[發明專利]干氣加熱安全環保油井密閉儲油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336302.8 | 申請日: | 2020-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9900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22 |
| 發明(設計)人: | 王志強;劉莉;劉錦純;孟勇;劉國慶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國慶 |
| 主分類號: | B65D88/74 | 分類號: | B65D88/74;B65D90/30;B65D90/22 |
| 代理公司: | 東營雙橋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玉山 |
| 地址: | 2570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加熱 安全 環保 油井 密閉 儲油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干氣加熱安全環保油井密閉儲油裝置,包括儲罐以及其上設有的開敞式天然氣干燥器和密閉天然氣干燥器,密閉天然氣干燥器整體設置在儲罐內或者上部安裝在儲罐外、下部安裝在儲罐內,密閉天然氣干燥器的底部開口并向下延伸連接有密封管體,密封管體的下端開口并與儲罐腔連通,密閉天然氣干燥器的內腔中上部通過溢流管線與儲罐腔連通,且溢流管線上設有受液流作用由密閉天然氣干燥器向儲罐單向開始的閥門;密閉天然氣干燥器的上部通過管線與燃燒器連接。相比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采用水封以及連通器原理,能夠實現密閉天然氣干燥器內的液面達到一定高度時能夠自動外溢到儲罐腔,消除了因液滿導致輕質油進入燃燒器燃燒出現安全以及環保問題的缺陷,實現節能環保、安全可靠的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石油開采領域,特別是一種干氣加熱安全環保油井密閉儲油裝置,適用于單井、分散小區塊油田油井以及不具備進大管網集中儲備條件的油井實現集中油液密閉加熱儲存。
背景技術
本申請人擁有的名稱為“油井密閉儲油裝置”的已授權專利(專利號為201821891961.6),其分離干燥出的天然氣產品效果比較理想,但是由于現場天氣條件變化復雜,用于二次干燥凈化的密閉天然氣干燥器內部的輕質油液面不可視,或者現場作業失誤等原因,均會導致密閉天然氣干燥器內部的輕質油排放回收不及時,部分輕質油會混進燃燒器內燃燒,導致煙囪出現冒黑煙現象,并且也會發生燃燒器燒壞等安全事故。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因操作不當輕質油容易進入燃燒器而出現安全環保問題的缺陷,提供一種節能環保、安全可靠的干氣加熱安全環保油井密閉儲油裝置以及其應用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缺陷,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干氣加熱安全環保油井密閉儲油裝置,包括儲罐以及其頂部設有并與其連通的開敞式天然氣干燥器,所述儲罐內設有罐狀的密閉天然氣干燥器,所述密閉天然氣干燥器整體設置在儲罐內或者上部安裝在儲罐外、下部安裝在儲罐內,所述開敞式天然氣干燥器內腔的上部通過第一氣管線與密閉天然氣干燥器的內腔連通;所述儲罐的外部設置有燃燒器以及煙囪,所述燃燒器的進口端通過管線與密閉天然氣干燥器的內腔上部連接;所述儲罐的內腔下部設置有加熱盤管,所述燃燒器的出口端與加熱盤管的進口端連接,所述加熱盤管的出口端與煙囪連接;所述密閉天然氣干燥器的底部開口并向下延伸連接有密封管體,所述密封管體的下端開口并與儲罐腔連通,所述密閉天然氣干燥器的內腔中上部通過溢流管線與儲罐腔連通,且所述溢流管線上設有受液流作用由密閉天然氣干燥器向儲罐單向開始的閥門;所述密閉天然氣干燥器的上部通過管線與所述燃燒器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溢流管線的出口端設有兩個分支,其中一個分支并接在所述第一氣管線上,另一分支上設有所述的受液流作用由密閉天然氣干燥器向儲罐單向開啟的單向閥門。
進一步的,所述溢流管線在密閉天然氣干燥器上的連接位置低于第一氣管線在密閉天然氣干燥器上的連接位置。
進一步的,所述儲罐外設置有卸油管匯,所述卸油管匯上設有至少兩個支路,其中至少一個支路的端部伸入到儲罐的中部,至少一個支路的端部通過密閉天然氣干燥器的內腔伸入到密封管體的下部。
進一步的,所述儲罐的內腔下部還設有電加熱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開敞式天然氣干燥器為氣包狀,所述氣包底部為敞開式與儲罐連通,所述氣包中部安裝有氣液分離組件,所述氣包上部為集氣腔;所述密閉天然氣干燥器為封閉的立式罐體,所述立式罐體通過中部安裝的氣液分離組件間隔為上部的集氣腔和下部的集液腔。
進一步的,所述儲罐底部設有應急排污口。
進一步的,所述煙囪內設置有余熱加熱器,所述余熱加熱器的進口端通過第二氣管線與密閉天然氣干燥器的內腔上部連接、出口端通過第三氣管線與燃燒器的進口端連接;所述余熱加熱器與燃燒器之間的第三氣管線上設有分支連接火炬或者氣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國慶,未經劉國慶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3630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