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機載內埋垂直發射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32736.0 | 申請日: | 2020-1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8456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2 |
| 發明(設計)人: | 岳智敏;王玉浩;張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41F1/00 | 分類號: | F41F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 地址: | 110035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機載 垂直 發射 裝置 | ||
本申請屬于垂直發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機載內埋垂直發射裝置。包括:安裝架、燃氣排放管道、隔熱箱體以及發射控制器。安裝架上布置有呈矩陣排布的多個垂直發射井,所述垂直發射井中安裝有導彈,所述垂直發射井的端部設置有導彈發射口蓋;燃氣排放管道的一端與所述安裝架連接,且所述燃氣排放管道的內部通道與所述垂直發射井連通,所述燃氣排放管道的另一端設置有機身排焰口蓋;隔熱箱體安裝在機體中,用于容納所述安裝架、所述垂直發射井以及所述燃氣排放管道;發射控制器用于控制導彈的發射。本申請裝配到飛機后,飛機除保留了前向的導彈攻擊能力外,還具備了向機體上方、下方的攻擊能力,提升了作戰飛機在近距離空戰中的攻擊與防御能力。
技術領域
本申請屬于垂直發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機載內埋垂直發射裝置。
背景技術
格斗空空導彈是當前作戰飛機的主要近距離空戰武器,受武器掛載方式的影響,格斗空空導彈通常采用順航向的外掛/內埋懸掛方式。盡管先進的格斗空空導彈已經具備了較大的離軸發射角,但在實際使用中為提高命中率,依然尋求從目標的后半球發動攻擊。
隨著未來的新型有人機/無人作戰飛機動能力的提升,傳統的近距格斗導彈發射方式,已經限制了作戰飛機在近距離空戰中機動與攻擊潛力的發揮。
因此,希望有一種技術方案來克服或至少減輕現有技術的至少一個上述缺陷。
發明內容
本申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機載內埋垂直發射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至少一個問題。
本申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機載內埋垂直發射裝置,包括:
安裝架,所述安裝架上布置有呈矩陣排布的多個垂直發射井,所述垂直發射井中安裝有導彈,所述垂直發射井的端部設置有導彈發射口蓋;
燃氣排放管道,所述燃氣排放管道的一端與所述安裝架連接,且所述燃氣排放管道的內部通道與所述垂直發射井連通,所述燃氣排放管道的另一端設置有機身排焰口蓋;
隔熱箱體,所述隔熱箱體安裝在機體中,用于容納所述安裝架、所述垂直發射井以及所述燃氣排放管道;
發射控制器,所述發射控制器用于控制導彈的發射。
可選地,所述導彈為小型格斗導彈或末端攔截導彈。
可選地,所述垂直發射井內側壁上沿垂直方向對稱布置有導軌,所述導軌用于固定掛接導彈。
可選地,所述導彈發射口蓋在與航向垂直的方向的兩端設置為鋸齒結構。
可選地,所述機身排焰口蓋在與航向垂直的方向的兩端設置為鋸齒結構。
可選地,所述機載內埋垂直發射裝置在飛機機體背部前側位置、飛機機體腹部前側位置以及飛機機體腹部后側位置分別布置一個。
發明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技術效果:
本申請的機載內埋垂直發射裝置,裝配到飛機后,飛機除保留了前向的導彈攻擊能力外,還具備了向機體上方、下方的攻擊能力,提升了作戰飛機在近距離空戰中的攻擊與防御能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申請一個實施方式的機載內埋垂直發射裝置示意圖;
圖2是本申請一個實施方式的作戰飛機示意圖。
其中:
1-垂直發射井;2-導彈發射口蓋;3-燃氣排放管道;4-機身排焰口蓋。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未經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3273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