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具有紅外發熱功能的布料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331601.2 | 申請日: | 2020-1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1117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2 |
| 發明(設計)人: | 朱紅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浩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M10/08 | 分類號: | D06M10/08;D06M10/10;D06M10/06 |
| 代理公司: | 蘇州國誠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王會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有 紅外 發熱 功能 布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具有紅外發熱功能的布料及其制備方法,布料或布料纖維表面包含紅外吸收涂層,紅外吸收涂層通過將紅外吸收溶液涂布、噴涂或浸涂至布料或布料纖維上,經過紫外光固化后得到。本發明提供的具有紅外發熱功能的布料及其制備方法,通過在布料上或布料纖維上增加紅外吸收涂層實現衣物對陽光的紅外吸收,減少紅外反射,從而實現衣物的自發熱功能,酞菁染料、納米三氧化鎢、納米ATO、納米GTO、納米ITO、納米鎢酸銫能夠在提供紅外吸收效果的同時保留疏水效果,可增加衣物的抗污能力,紫外光固化后,涂層耐磨性高,制備工藝簡單、便捷,應用前景廣闊。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功能布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紅外發熱功能的布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具有自發熱功能的衣服在冬季保暖、御寒方面具有優勢。現有技術中,為實現衣物的自發熱,通常有以下2種實現途徑:
第一種方式,是在衣服中增加加熱模塊,通過電池通電加熱實現衣物的自發熱。然而,額外的電池和加熱模塊不僅會增加衣物的重量,更會增加衣物穿著和清洗時的風險。
第二種方式,是在衣物中添加發熱纖維或直接采用發熱纖維制造衣物。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CN201810055988.X,公開了一種防靜電自發熱被罩布料,采用亞烯酸鹽系發熱纖維實現自發熱;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CN201410450565.X,公開了一種自發熱手套布料,采用依克絲發熱纖維實現手套的自發熱。但是發熱纖維的原理是將人體自身釋放出的熱量返還給人體,從而減少人體熱量損失,起到保暖作用,因此,采用該方式的自發熱能夠提升的保暖效果有限。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紅外發熱功能的布料及其制備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具有紅外發熱功能的布料,所述布料或布料纖維表面包含紅外吸收涂層,所述紅外吸收涂層通過將紅外吸收溶液涂布、噴涂或浸涂至布料或布料纖維上,經過紫外光固化得到。
進一步的,按重量份數計,所述紅外吸收溶液包括以下組分:
混合溶液50-90份
有機硅烷2-10份
硅烷偶聯劑0.5-3份
催化劑0.001-0.05份
紅外吸收劑0.1-0.5份
紫外光固化劑1-10份。
進一步的,所述紅外吸收溶液的制備步驟為:
按重量份數計,在避光的環境下,在50-90份混合溶液中加入2-10份有機硅烷,調節pH至4-5,在25-45℃溫度條件下攪拌2-4h;依次加入0.5-3份硅烷偶聯劑和0.001-0.05份催化劑繼續攪拌反應12-24h;加入0.1-0.5份紅外吸收劑和1-10份紫外光固化劑攪拌均勻,避光保存。
進一步的,所述混合溶液為混合溶劑為去離子水和有機溶劑的混合溶液,所述有機溶劑選自下述組分中的一種或多種的組合:甲醇、乙醇、異丙醇、丙酮、丁烷、己烷。
進一步的,所述有機硅烷為長鏈烷基的硅烷,碳原子數>3,長鏈烷基的硅烷選自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十六烷基二甲基氯硅烷、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正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種或多種的組合。
進一步的,所述硅烷偶聯劑為含有不飽和基或含有環氧烴基的硅烷偶聯劑。
進一步的,所述催化劑選自以下一種或多種的組合:二甲亞錫、甲苯磺酸-二丁基氧化錫、Pt-N(C2H5)3、辛酸亞錫。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浩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浩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3160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