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尺寸范圍廣的顆粒檢測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30230.6 | 申請日: | 2020-1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7882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9 |
| 發明(設計)人: | 劉志堅;王賽杰;衛錦濤;范子笑;王峰;殷藝;武森;潘新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海事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15/06 | 分類號: | G01N15/06;G01N15/10;G01N27/02;B01L3/00 |
| 代理公司: | 大連東方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姜威威;李洪福 |
| 地址: | 116026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尺寸 范圍 顆粒 檢測 裝置 | ||
1.一種尺寸范圍廣的顆粒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對顆粒進行檢測的檢測芯片(1)、對所述檢測芯片(1)檢測顆粒后產生的電信號進行放大的信號放大模塊(2)、對所述信號放大模塊(2)放大后的信號進行采集并對不同大小的顆粒分別進行計數的信號采集與分析模塊(3);
所述檢測芯片(1)通過ITO導電玻璃襯底(4)與PDMS微控流芯片(5)鍵合構成;
所述ITO玻璃襯底(4)設置有作為驅動電極的ITO驅動電極組和作為檢測電級的ITO檢測電極組;
所述ITO驅動電極組通過接口Ⅰ(8)和接口Ⅱ(9)與外部電源相連接;
所述ITO驅動電極組包括ITO驅動電極正極(6)和ITO驅動電極負極(7);
所述ITO檢測電極組通過接口Ⅲ(10)和接口四Ⅳ(11)與所述信號放大模塊(2)相連接;
所述ITO檢測電極組包括ITO檢測電極正極(12)和ITO檢測電極負極(13);
所述ITO驅動電極組和所述ITO檢測電極組均延伸至ITO玻璃襯底(4)的邊緣;
所述PDMS微流控芯片(5)一面設置有凹刻的微通道;
所述微通道包括用于混合顆粒與鞘液的主枝通道(14)、引導顆粒進入主枝通道(14)的顆粒側枝通道(15)、用于引導鞘液進入主枝通道(14)的鞘液側枝通道(16)、用于引導小顆粒流出的檢測側枝通道(17);
所述顆粒側枝通道(15)、所述鞘液側枝通道(16)和所述檢測側枝通道(17)一端均與所述主枝通道(14)相連通;
所述顆粒側枝通道(15)、所述鞘液側枝通道(16)、所述檢測側枝通道(17)、和主枝通道(14)的另一端分別設有顆粒進口井(18)、鞘液進口井(19)、小顆粒出口井(20)和大顆粒出口井(21);
所述檢測側枝通道(17)末端呈V型向內收攏與主枝通道(14)相連,所述檢測側枝通道(17)與主枝通道(14)相連的小口為檢測口(22);
所述ITO驅動電極正極(6)和ITO驅動電極負極(7)的末端分別位于鞘液進口井(19)和大顆粒出口井(21)的下方;
所述ITO檢測電極正極(12)和ITO檢測電極負極(13)分別位于檢測口(22)兩側,且ITO檢測電極負極(13)末端位于檢測口(22)正下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尺寸范圍廣的顆粒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側枝通道(17)數量為任意條數,即所述檢測側枝通道(17)包括第一條檢測側枝通道、第二條檢測側枝通道...和第N條檢測側枝通道;
所述第一條檢測側枝通道與顆粒側枝通道(15)至少相距2cm,其余檢測側枝通道依次間隔等距排列。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尺寸范圍廣的顆粒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顆粒進口井(18)、所述鞘液進口井(19)、所述小顆粒出口井(20)和所述大顆粒出口井(21)的直徑均為2-3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尺寸范圍廣的顆粒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口(22)寬度根據所述檢測側枝通道(17)數量進行調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尺寸范圍廣的顆粒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顆粒側枝通道(15)、所述鞘液側枝通道(16)和所述檢測側枝通道(17)均與所述主枝通道(14)深度和寬度比均為1:2。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尺寸范圍廣的顆粒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ITO檢測電極負極(13)末端與檢測口(22)的距離約為主枝通道(14)寬度的1/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海事大學,未經大連海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30230.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