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紡錘形納米羥基氧化鐵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17773.4 | 申請日: | 2020-1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2085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5 |
| 發明(設計)人: | 徐祖順;胡寒;黃漂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1G49/02 | 分類號: | C01G49/02;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智嘉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易賢衛 |
| 地址: | 430062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紡錘形 納米 羥基 氧化鐵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紡錘形納米羥基氧化鐵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取適量FeCl3·6H2O水溶液,用稀HCl溶液和NH4HCO3溶液調節pH至2左右后置于圓底燒瓶;在恒溫水浴鍋中,起始30℃攪拌,每0.5h升高5℃,升溫至80℃后,恒溫反應2h;自然冷卻至室溫,靜置過夜后,水洗離心,透析48h,即可得到納米β?FeOOH。所制得的納米羥基氧化鐵呈紡錘狀,大小均一,分散性好,粒徑小,具有較高比表面積和良好的表面活性,可被應用于處理含陽離子、陰離子、有機酸或氣體的污染物,其良好的理化性質和生物相容性也使其具有應用至生物、醫療等更多領域的潛力。此外本方法工藝簡單,能耗低,設備數量少,便于推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納米復合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紡錘形納米羥基氧化鐵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鐵氧化物包括鐵的氫氧化物和鐵的氧化物兩大類,它的種類眾多,相型結構與理化性能各異,目前廣泛應用于電池、涂料、催化劑、氣體傳感器、磁體原料等眾多領域。其中,羥基氧化鐵(FeOOH)具有較高比表面積和良好的表面活性,在之前的研究中已被應用于處理含陽離子、陰離子、有機酸或氣體的污染物,其良好的理化性質和生物相容性也使其具有應用至生物、醫療等更多領域的潛力。
羥基氧化鐵有多種晶型,其中β-FeOOH晶型是較穩定的,但現有技術合成的β-FeOOH普遍尺寸較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應用范圍,因此我們考慮通過研發本技術來合成尺寸更小的納米級β-FeOOH,從而使其能夠應用至更多領域。
現有合成納米羥基氧化鐵技術的缺點:1.合成的β-FeOOH尺寸較大,一定程度上限制其應用范圍;2.許多技術采用高溫煅燒的方法,反應條件較高則對反應設備等要求較高;3.許多技術中另加了如CTAB等表面活性劑,則相應地會增加實驗成本。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于提供了一種紡錘形納米羥基氧化鐵的制備方法,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制備過程簡單,能耗低,設備數量少,工藝流程短的方法來制備粒徑更小的羥基氧化鐵納米粒子。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紡錘形納米羥基氧化鐵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I.取20mL0.05mol/L~0.2mol/L的FeCl3·6H2O水溶液,用稀HCl溶液和NH4HCO3溶液調節pH至1.5~2.5得溶液A,置于圓底燒瓶;
II.將裝有溶液A的圓底燒瓶置于水面高度不高于瓶口的恒溫水浴鍋中,加熱水浴鍋,將溶液A溫度升溫至30℃開始攪拌,并繼續持續加熱水浴鍋,控制溶液A每0.5h升高5℃,待溶液A升溫至80℃后,恒溫反應2h,得溶液B;
III.將溶液B自然冷卻至室溫,靜置過夜后,水洗離心,透析48h,即可得到納米β-FeOOH。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和有益效果:
本技術的優點:1.合成尺寸更小的納米級β-FeOOH,可拓寬其應用范圍;2.合成過程較溫和,不需使用高溫高壓等條件;3.實驗成本較低,僅使用六水合氯化鐵做反應原料,碳酸氫銨作為沉淀劑,不需另加表面活性劑等,且合成步驟較簡易。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β-FeOOH的TEM照片。由圖像可知,通過該技術合成的β-FeOOH呈現出紡錘形,平均直徑約為80n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大學,未經湖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1777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臺車門架
- 下一篇:一種液化二氧化碳儲能系統及其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