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餐飲廢水預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15565.0 | 申請日: | 2020-1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4083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9 |
| 發明(設計)人: | 寧小飛;簡陳生;任國慶;劉靜;張武建;鄔順心;袁炳發;龍其芬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挺進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78 | 分類號: | C02F1/78;B01J23/89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餐飲 廢水 預處理 方法 | ||
1.一種餐飲廢水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廢水處理設備進行處理,所述廢水處理設備包括機體、設置在機體內的處理罐,所述處理罐的底部設有進水管和微納米臭氧氣泡發生器,所述處理罐的中部設有填料層,所述填料層中的填料顆粒為臭氧催化處理劑;所述處理罐的上部設有排水管;所述處理罐的外側套設有電磁發生器,所述電磁發生器和填料層正對;
填料層的體積和每分鐘的處理量的關系是8-12:1;
每立方米的廢水中所用的臭氧的流量大于40g/m3;
電磁發生器的磁場強度為0.1-0.5T;
所述臭氧催化處理劑包括硅藻土基多孔填料和負載在多孔填料中的過渡金屬氧化物和稀土氧化物;所述過渡金屬氧化物為氧化鈦、氧化鎳中的一種;所述稀土氧化物為氧化鑭或氧化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餐飲廢水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廢水的COD值為1000-180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餐飲廢水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的位置設有用于檢測廢水的COD值的傳感器,還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和傳感器、電磁發生器電連接;
當廢水的COD值低于1000時,所述電磁發生器不工作;
當廢水的COD值高于1000時,所述電磁發生器工作。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餐飲廢水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顆粒的粒徑為1-1.5cm;所述廢水在處理之前調節至pH值為7.5-8.5。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餐飲廢水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藻土基多孔填料中含有1‰-3‰的納米銀粉。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餐飲廢水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顆粒通過如下步驟制備得到:
步驟1:制備硅藻土基多孔填料:將硅藻土、碳粉、粘合劑、水混合后,球磨制粒;
步驟2:將顆粒送入高溫電阻爐中進行煅燒,煅燒分為三個階段:升溫至300-350℃,保溫1-2h,再升溫至700-750℃,保溫1-2h,最后緩慢降溫至常溫得到填料顆粒;
所述硅藻土、碳粉、粘合劑的重量比例分別為:100:3-5:5-10;
步驟3:將填料顆粒浸入含有過渡金屬鹽和稀土鹽的溶液中,浸漬一段時間后取出并送入高溫電阻爐中進行二次煅燒,煅燒溫度為550-600℃。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餐飲廢水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還添加有相當于硅藻土、粘合劑總重的1‰-3‰的納米銀粉;所述步驟1中的碳粉為碳納米管。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餐飲廢水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納米管的比表面積為200-400m2/g。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餐飲廢水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藻土篩分到10μm以下后再與其他原料混合。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餐飲廢水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具體為:將碳粉、納米銀粉先進行混合,然后再將混合物與硅藻土進行混合,最后加入粘合劑,待所有粉劑混合均勻后加入水攪拌均勻成為泥狀:所述碳粉和納米銀粉進行混合的方法為:將納米銀粉緩慢的加入到碳粉中,在磁力攪拌器的作用下進行攪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挺進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西挺進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15565.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可降解薄膜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高精度的雙工位對位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