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服務臺網關的數據對接方法、裝置及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14930.6 | 申請日: | 2020-1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6847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09 |
| 發明(設計)人: | 王俊杰;張麗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6 | 分類號: | H04L29/06;G06F21/6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賈允;郝傳鑫 |
| 地址: | 100032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服務臺 網關 數據 對接 方法 裝置 存儲 介質 | ||
本申請實施例所公開的一種基于服務臺網關的數據對接方法、裝置及存儲介質,包括服務器生成并發送協查請求至服務臺網關,服務臺網關根據第一公開密鑰對協查請求中的事件單進行加密處理,得到事件數據,進而將事件數據發送至目標服務臺網關,目標服務臺網關根據第一私人密鑰對事件數據進行解密處理,并將解密結果發送至目標服務器,目標服務器對解密結果進行協查處理,且將查詢結果發送至目標服務臺網關,使其根據第二公開密鑰對查詢結果進行加密處理,得到協查反饋,并將協查反饋發送至服務臺網關,服務臺網關根據第二私人密鑰對協查反饋進行解密,并將查詢結果發送至服務器。本申請可以提高事件單對應問題的解決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銀行和銀聯間的對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服務臺網關的數據對接方法、裝置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對于客戶提出的問題,銀行需要銀聯協查時,銀行和銀聯可以基于銀行業務部門和銀聯業務部門進行郵件對接,銀行業務部門接收客戶提出的問題,并根據客戶提出的問題建立事件單流轉至銀行技術部門,當銀行技術部門發現需要銀聯協查時,將向銀行業務部門反饋需要銀聯協查的請求,進而銀行業務部門將郵件聯系對口的銀聯業務部門,銀聯業務部門建立相應的事件單,并發送至銀聯技術部門,由銀聯技術部門查詢需要協查的內容并反饋給銀聯業務部門,再由銀聯業務部門郵件反饋至銀行業務部門,進而由銀行業務部門反饋相應的解決方案給客戶。
銀行和銀聯還可以基于銀行技術部門和銀聯技術部門進行郵件對接,同樣地,銀行業務部門接收客戶提出的問題,并根據客戶提出的問題建立事件單流轉至銀行技術部門,當銀行技術部門發現需要銀聯協查時,將郵件聯系對口的銀聯技術部門,向其發送需要協查的請求,銀聯技術部門查詢需要協查的內容并郵件反饋給銀行技術部門,再由銀行技術部門反饋給銀行業務部門,進而反饋相應的解決方案給客戶。
現有技術基于郵件對接的方式存在以下問題:
(1)便利性問題,對于單個客戶的問題協查,可能會持續若干天,涉及若干郵件,跨越多個值班人員,期間還涉及其他客戶的問題協查,由于多個客戶的多個郵件來回穿插,將導致推動一個問題的進程需要花費較多精力;
(2)規范性問題,由于使用郵件進行線下對接,可能會導致一部分工作沒有進行線上納入,不利于規范化管理;
(3)安全性問題,在對接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將涉及客戶卡號、交易時間和交易金額等客戶私密信息,通過郵件對接可能會造成客戶私密信息被竊取或被泄漏。
此外,銀行與銀聯的實時交易通過在銀行和銀聯間建立網絡專線進行數據傳輸,并通過安全組件進行數據加密,當銀行需要向銀聯發送數據時,先使用銀行端的安全組件加密,進而通過網絡專線傳輸到銀聯,銀聯在接收到加密信息后,使用銀聯端的安全組件進行解密并進行相應處理,同樣地,當銀聯需要向銀行發送數據時,先使用銀聯的安全組件加密,進而通過網絡專線傳輸到銀行,銀行在接收到加密信息后,使用銀行端的安全組件進行解密并進行相應處理。使用該種方法雖然可以提高銀行和銀聯傳輸信息的安全性,但是搭建網絡專線的成本過高,不利于該技術的大范圍推廣。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基于服務臺網關的數據對接方法、裝置和存儲介質,可以將原先需要通過郵件協查和催辦的事件單,統一至線上進行處理,并采用非對稱加密密鑰,保證數據對接的安全性的同時,提高數據對接便利性和規范性,進而可以提高事件單對應問題的解決效率。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基于服務臺網關的數據對接方法,該方法包括:
接收服務器發送的協查請求,協查請求用于請求目標服務器對協查請求包含的事件單進行協查;
根據第一公開密鑰對事件單進行加密處理,得到事件數據;第一公開密鑰是由目標服務器對應的目標服務臺網關基于第一私人密鑰預先設置發送的,第一私人密鑰和第一公開密鑰為一對非對稱密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1493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