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折流式厭氧生物巢一體化脫氮除碳裝置及脫氮除碳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312077.4 | 申請日: | 2020-1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0750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14 |
| 發明(設計)人: | 周向同;席海朋;劉承燁;吳智仁;劉志剛;蔣素英;董紅軍;梁止水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大學;艾特克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28 | 分類號: | C02F3/28;C02F3/30;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2000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折流式厭氧 生物 一體化 裝置 工藝 | ||
1.一種折流式厭氧生物巢一體化脫氮除碳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裝置本體(1)、若干槽板(2)和若干折流板(3);若干所述槽板(2)連接在所述裝置本體(1)中并將所述裝置本體(1)的內部空間分隔成Ⅰ段、Ⅱ段、Ⅲ段和Ⅳ段腔室;所述Ⅰ段、Ⅱ段、Ⅲ段腔室呈順次排列且相互連通,所述Ⅳ段腔室位于所述Ⅰ段腔室的一側;若干所述折流板(3)的一端連接在所述裝置本體(1)中且分別位于Ⅰ段、Ⅱ段、Ⅲ段和Ⅳ段腔室中,用于引導污水進入各段腔室中;所述Ⅰ段、Ⅱ段、Ⅲ段腔室中均設有若干用于凈化水質和微生物附著的填料堆(4);所述Ⅳ段腔室為硝化池,所述Ⅳ段腔室中設置有生物質分離裝置(5)和曝氣裝置(6);所述生物質分離裝置(5)的兩端分別與所述Ⅳ段腔室中的所述槽板(2)和所述折流板(3)連接,所述Ⅳ段腔室中的水可透過所述生物質分離裝置(5)流入所述Ⅰ段腔室中;所述Ⅰ段腔室中設置進水口(7);所述Ⅲ段腔室中設置有回流出水口(8);所述Ⅳ段腔室中設置有用于接引所述回流出水口(8)中的水至所述Ⅳ段腔室中的回流進水口(9);所述Ⅲ段腔室中設置有用于將完成脫氮除碳后的污水排出裝置的排水口(18);
所述Ⅰ段、Ⅱ段、Ⅲ段腔室中均設置三個所述填料堆(4);所述填料堆(4)呈傘狀;所述填料堆(4)由玄武巖纖維組成;所述玄武巖纖維的單絲直徑為10-15μm;
所述生物質分離裝置(5)包括隔板(11)和纖維氈(12);所述隔板(11)上設置有若干透水孔(13),所述纖維氈(12)鋪設在所述隔板(11)上;所述隔板(11)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所述Ⅳ段腔室中的所述槽板(2)上和所述折流板(3)上;
Ⅳ段腔室中的所述槽板(2)和折流板(3)上均設置有卡槽(14);所述隔板(11)的兩端設置有卡扣(15),所述卡扣(15)插接在所述卡槽(14)中;所述纖維氈(12)為玄武巖纖維氈且所述纖維氈(12)的厚度為5-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折流式厭氧生物巢一體化脫氮除碳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本體(1)為長方體結構;若干所述槽板(2)平行連接在所述裝置本體(1)中,所述Ⅰ段、Ⅱ段和Ⅲ段腔室的容積相等;所述裝置本體(1)中還設置有若干排氣口(19)。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折流式厭氧生物巢一體化脫氮除碳裝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折流板(3)上均設有折彎結構(31),所述折彎結構(31)與所述折流板(3)之間形成120-150°的折角。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折流式厭氧生物巢一體化脫氮除碳裝置,其特征在于,以直徑1-3㎜的鈦絲(10)串聯三個所述填料堆(4),并將所述鈦絲(10)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所述裝置本體(1)上,使待處理的污水浸沒所述填料堆(4)。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折流式厭氧生物巢一體化脫氮除碳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氣裝置(6)包括曝氣泵(16)和連接管(17);所述曝氣泵(16)設置在所述Ⅳ段腔室中,所述連接管(17)的一端與所述曝氣泵(16)連接,另一端與所述裝置本體(1)的外部連通。
6.一種折流式厭氧生物巢一體化脫氮除碳工藝,其特征在于,
采用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折流式厭氧生物巢一體化脫氮除碳裝置進行脫氮除碳,工藝流程如下:
S1、采集活性污泥并用待處理的污水進行馴化培養,待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為3000-4000mg/L,加入脫氮除碳裝置內,啟動裝置,使活性污泥附著于所述填料堆(4)的表面;
S2、將待處理污水從所述進水口(7)處沿所述折流板(3)注入所述Ⅰ段腔室中,待污水浸滿所述Ⅰ段腔室后流入所述Ⅱ段腔室中,待污水浸滿所述Ⅱ段腔室后流入所述Ⅲ段腔室中,在所述的Ⅰ段、Ⅱ段和Ⅲ段腔室中完成污水的分級處理;
S3、完成污水的分級處理后,經所述回流出水口(8)將污水從所述回流進水口(9)處泵入所述Ⅳ段腔室中,啟動所述曝氣裝置(6)帶動污水在Ⅳ段腔室中循環流動;
S4、然后污水透過所述生物質分離裝置(5)重新流入所述Ⅰ段腔室中與從進水口(7)處新流入的待處理污水混合后再順次進入所述的Ⅰ段、Ⅱ段和Ⅲ段腔室中進行分級處理,完成厭氧消化和脫氮除碳過程,最終經所述排水口(18)將脫氮除碳后的污水從所述裝置本體(1)中排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大學;艾特克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大學;艾特克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12077.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