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加速度傳感器用懸絲翹曲度的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307245.0 | 申請日: | 2020-1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6196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9 |
| 發明(設計)人: | 郭建麟;吳帥;肖偉東;廖建平;李曉婷;肖述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北京長城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B11/02 | 分類號: | G01B11/02;G01B11/26;G01B1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陽理工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王松 |
| 地址: | 100095***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加速度 傳感 器用 懸絲翹 曲度 檢測 裝置 | ||
1.一種加速度傳感器用懸絲翹曲度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懸絲固定機構(2)、X向位移機構(3)、Z向位移機構(4)、X向位置測量機構(5)、Y向位置測量機構(6)、Z向位置測量機構(7)、三軸數顯表(8);其中所述底板(1)是整套檢測裝置的安裝平臺,所述懸絲固定機構(2)將被測懸絲(9)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呈現自由垂落狀態;所述X向位移機構(3)用于實現檢測裝置能沿懸絲厚度方向移動,所述Z向位移機構(4)用于實現檢測裝置能沿懸絲長度方向移動,所述X向位置測量機構(5)用于實現檢測裝置能測量懸絲在厚度方向上彎曲的距離,所述Y向位置測量機構(6)用于實現檢測裝置能沿懸絲寬度方向的移動和位置測量,所述Z向位置測量機構(7)用于實現檢測裝置能測量懸絲在長度方向上的彎曲距離,所述三軸數顯表(8)用于實現所述X向位置測量機構(5)、所述Y向位置測量機構(6)、所述Z向位置測量機構(7)的位置坐標同時顯示;
所述懸絲固定機構(2)包括安裝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的帶凸臺平板(21)和小型磁鐵塊(22);所述帶凸臺平板(21)固定連接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小型磁鐵塊(22)通過與所述帶凸臺平板(21)的磁力將被測懸絲(9)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帶凸臺平板(21)的凸臺上,被測懸絲(9)以自由狀態自由下垂;
所述X向位移機構(3)包括一套絲桿機構(31)、一套光軸導軌機構(32)和一個承載固定板(33)組成;所述絲桿機構(31)由兩個第一軸承座(311)、一根第一梯形絲桿(312)、一個第一螺母(313)、一個第一螺母座(314)及一個第一手輪(315)組成;所述光軸導軌機構(32)由兩個第一支架(321)、一根光軸(322)、一個滾珠滑塊(323)和一個鎖緊手柄(324)組成;通過所述承載固定板(33)將所述絲桿機構(31)中所述第一螺母座(314)與所述光軸導軌機構(32)中的所述滾珠滑塊(323)連接在一起;通過旋轉所述絲桿機構(31)中所述第一手輪(315)帶動所述第一梯形絲桿(312)轉動,進而通過所述第一螺母(313)與所述第一螺母座(314)實現將旋轉運動轉化為直線運動,帶動所述承載固定板(33)實現所述X向位移機構(3)的直線位移;通過所述光軸導軌機構(32)中的所述鎖緊手柄(324),實現所述X向位移機構(3)的鎖止定位;
所述X向位置測量機構(5)包括一套X向光柵尺(51)、一個連接第二支架(52);所述連接第二支架(52)將所述X向光柵尺(51)的第一讀數頭(512)與所述X向位移機構(3)中的所述第一螺母座(314)連接在一起,實現共同運動,完成對X向的位置測量;
所述Z向位移機構(4)是一套由包括兩個第二軸承座(41)、一根第二梯形絲桿(42)、一個第二螺母(43)、一個第二螺母座(44)及一個第二手輪(45)組成的絲桿機構;所述Z向位移機構(4)與所述X向位移機構(3)的運動原理相同;
所述Z向位置測量機構(7)包括一套Z向光柵尺(71)、一個豎向槽板(72)、一個滑動連接板(73)、一個鎖緊第一螺釘(74);所述滑動連接板(73)與所述Z向光柵尺(71)的第三讀數頭(712)連接在一起,通過鎖緊所述鎖緊第一螺釘(74)將所述Z向光柵尺(71)的第三讀數頭(712)固定在被測位置,實現對Z向的位置測量;
所述Y向位置測量機構(6)包括一套Y向光柵尺(61)、一個橫向槽板(62)、一個指針連接板(63)、一個鎖緊第二螺釘(64);所述Y向光柵尺(61)的尺身(611)與所述橫向槽板(62)一起連接固定在所述Z向位移機構(4)中的所述第二螺母座(44)與所述Z向位置測量機構(7)中的所述Z向光柵尺(71)的第三讀數頭(712)上,使得所述Z向位置測量機構(7)中的所述Z向光柵尺(71)的第三讀數頭(712)與所述Z向位移機構(4)中的所述第二螺母座(44)一起運動;所述指針連接板(63)與所述Y向光柵尺(61)的第二讀數頭(612)連接在一起,通過鎖緊所述鎖緊第二螺釘(64)能夠將所述Y向光柵尺(61)的第二讀數頭(612)固定在被測位置,實現對Y向的位置測量;
所述三軸數顯表(8)通過連接線給所述X向光柵尺(51)、所述Y向光柵尺(61)、所述Z向光柵尺(71)供電,并將三個光柵尺的位置讀數同時顯示出來;
所述一種加速度傳感器用懸絲翹曲度的檢測裝置的工作方法為,
步驟一:固定被測懸絲;
將加速度傳感器用懸絲翹曲度的檢測裝置水平放置;
用小型磁鐵塊(22)將被測懸絲(9)的一端固定在帶凸臺平板(21)的凸臺上,使得被測懸絲(9)以自由狀態自由下垂;
步驟二:將檢測裝置尋零;
打開三軸數顯表(8)電源,給X向光柵尺(51)、Y向光柵尺(61)、Z向光柵尺(71)供電;通過分別轉動第一手輪(315)與第二手輪(45),將指針連接板(63)的指針頭輕觸帶凸臺平板(21)的凸臺下沿,并將鎖緊手柄(324)與鎖緊第一螺釘(74)均鎖緊,使得檢測裝置X向與Z向均固定不動;移動指針連接板(63)使指針頭盡量貼近被測懸絲(9)的一邊,并將鎖緊第二螺釘(64)鎖緊,使得檢測裝置Y向固定不動;按下三軸數顯表(8)的清零按鈕,使得三個光柵尺的顯示均為0;
步驟三:測量被測懸絲上第一個翹彎的翹曲度;
保持鎖緊手柄(324)與鎖緊第二螺釘(64)均鎖緊狀態,松開鎖緊第一螺釘(74);轉動第二手輪(45),使指針連接板(63)的指針頭隨之向下運動;
觀察指針連接板(63)的指針頭,當其與被測懸絲(9)第一個翹彎的起點A1平齊時,記錄三軸數顯表的X與Z的讀數(x1,z1);繼續轉動第二手輪(45),當其與被測懸絲(9)第一個翹彎的終點A3平齊時,記錄三軸數顯表的X與Z的讀數(x3,z3);松開鎖緊手柄(324),分別轉動第二手輪(45)與第一手輪(315),使指針連接板(63)的指針頭與被測懸絲(9)第一個翹彎的高點A2平齊,并記錄三軸數顯表的X與Z的讀數(x2,z2);
計算被測懸絲(9)第一個翹彎的翹曲度w1如公式(1)所示:
式中:
w1為懸絲第一個翹彎的翹曲度,其值的大小表示翹彎的大小,其值的符號表示翹彎的方向;
Δ2為懸絲第一個翹彎在厚度方向上的最大偏離量,當懸絲的A1點與A3點在同一垂直面上,x1=x3=0時,則Δ2=x1-x2=-x2;
L13為懸絲第一個翹彎在長度方向上的相應長度,當懸絲的A1點與A3點在同一垂直面上x1=x3=0時,則L13=z1-z3;
(x1,z1)、(x2,z2)、(x3,z3)分別為懸絲第一個翹彎起點A1、高點A2、終點A3的位置坐標;
步驟四:重復步驟三,測量被測懸絲上其他翹彎的翹曲度;
通過繼續轉動第二手輪(45)與第一手輪(315),測量得到被測懸絲(9)上其他翹彎的起點、高點、終點的位置坐標,進而計算得到其他翹彎的翹曲度;
步驟五:判定被測懸絲是否合格;
通過比較被測懸絲(9)上所有翹彎翹曲度wi的大小,得到被測懸絲(9)的最大翹曲度wmax,進而判定被測懸絲是否合格;被測懸絲(9)的合格判據是應能同時滿足如公式(2)、公式(3)所示的條件:
wmax≤0.02 (2)
i≤2 (3)
式中:
wmax為懸絲的最大翹曲度,wmax=max(wi);
i為懸絲的翹彎個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北京長城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未經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北京長城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07245.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