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采集鉆頭及采集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07139.2 | 申請日: | 2020-1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5501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2 |
| 發明(設計)人: | 尹強;古家鑫;左紅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輕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1/08 | 分類號: | G01N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創大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高爽 |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采集 鉆頭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采集鉆頭及采集裝置,包括:連接頭;鉆頭本體,鉆頭本體內部設置有軸向貫通的空腔,鉆頭本體上端與連接頭可拆卸連接;驅動套筒,為筒狀,設置于空腔內,驅動套筒通過單向驅動機構與鉆頭本體相連接;軟袋套筒,設置于驅動套筒與鉆頭本體之間;固定套筒,設置于驅動套筒內部,與驅動套筒轉動配合;導向套筒,設置于固定套筒內部,上端與連接頭可拆卸連接;軟袋,呈筒狀,一端設置于導向套筒內,另一端將導向套筒、固定套筒和驅動套筒的下端包裹并套設于軟袋套筒的外側;提拉繩,一端與軟袋的一端相連接,另一端貫穿連接頭;軟袋封口機構;能夠使得進入軟袋的樣品能夠保持其原有分層結構,同時具有軟袋封口機構,能夠避免漏樣。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采集裝置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采集鉆頭及采集裝置。
背景技術
地質考察中經常用到采集裝置對所需考察位置的地下的土壤、巖石或礦物進行樣品采集,這種樣品的采集往往要求完整反應該地理位置處地下樣品的分層情況,方便地質研究。
目前,各種各樣的采集裝置層出不窮,但都難以實現在對樣品進行采集的同時保持樣品的分層結構,并且由于采樣后的封口技術不夠完善,在取樣時容易產生漏樣現象,破壞樣品的層理信息,不利于樣品研究的準確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采集鉆頭及采集裝置,該采集鉆頭采用在鉆頭本體內部轉動設置多層套管的結構,使得鉆頭本體能夠與其內部的軟袋發生相對運動,使得進入軟袋的樣品能夠保持其原有分層結構,同時具有軟袋封口機構,能夠避免漏樣。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采集鉆頭,包括:
連接頭,用于連接鉆頭驅動機構;
鉆頭本體,所述鉆頭本體內部設置有軸向貫通的空腔,所述鉆頭本體上端與所述連接頭可拆卸連接;
驅動套筒,為筒狀,設置于所述空腔內,所述驅動套筒通過單向驅動機構與所述鉆頭本體相連接;
軟袋套筒,設置于所述驅動套筒與所述鉆頭本體之間;
固定套筒,設置于所述驅動套筒內部,與所述驅動套筒轉動配合;
導向套筒,設置于所述固定套筒內部,上端與所述連接頭可拆卸連接;
軟袋,呈筒狀,一端設置于所述導向套筒內,另一端將所述導向套筒、所述固定套筒和所述驅動套筒的下端包裹并套設于所述軟袋套筒的外側;
提拉繩,一端與所述軟袋的所述一端相連接,另一端貫穿所述連接頭;
軟袋封口機構,設置于所述導向套筒的下端與所述軟袋之間,能夠將所述導向套筒的下端封堵并扎緊所述軟袋。
可選地,所述鉆頭本體的外周上設置有螺紋狀的螺旋鉆齒,所述鉆頭本體的下端周向上間隔設置有多個平鉆齒。
可選地,所述固定套筒通過推力軸承與所述驅動套筒相連接,所述固定套筒的外周上設置有第一軸肩,所述驅動套筒的內周上設置有第二軸肩,所述第一軸肩和所述第二軸肩分別與所述推力軸承的內圈和外圈相配合。
可選地,所述軟袋封口機構包括:
多個葉片,均布于所述固定套筒的下端,所述葉片的一端與所述固定套筒轉動連接;
連接片,呈圓弧狀,所述連接片的一端與葉片的另一端轉動連接,所述連接片的另一端與所述驅動套筒的下端轉動連接;
所述驅動套筒相對于所述固定套筒轉動時,所述驅動套筒能夠通過所述連接片帶動所述葉片將所述固定套筒和所述導向套筒的下端封堵。
可選地,所述單向驅動機構包括:
棘輪,套設于所述驅動套筒的外周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輕工大學,未經武漢輕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0713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CT影像肺血管的分割方法
- 下一篇:新型鴨肉制品專用生產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