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霧護目鏡及霧氣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06115.5 | 申請日: | 2020-1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7431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9 |
| 發明(設計)人: | 葉馨怡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F9/02 | 分類號: | A61F9/02 |
| 代理公司: | 武漢信合紅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4 | 代理人: | 蔣明 |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護目鏡 霧氣 處理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防霧護目鏡,包括外層框架、通過外置槽安裝在外層框架內側的中層鏡框與通過內置槽安裝在中層鏡框側面的橡膠內框,中層鏡框內側卡接有護目鏡片,外側設置有安裝在護目鏡片兩側的刮水組件;刮水組件包括設置在外置槽內部的第一清潔桿,第一清潔桿兩端通過兩個配重塊連接有設置在內置槽上的第二清潔桿,配重塊設置在中層鏡框與外層框架之間形成的腔體內,并在腔體內滑動;以及一種霧氣處理方法。本發明的護目鏡片與外界多出一層保護空間,被外界的環境劃傷的概率降低;刮水組件使用慣性的原理,實現去除鏡片內外兩側的霧氣或是其他灰塵的目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且不使用電動裝置,方便浸泡消毒。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用防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霧護目鏡及霧氣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護目鏡是一種用來隔絕外界環境與眼睛之間特殊型眼鏡,是為了防止空氣中的氣溶膠、灰塵與易噴濺的液體對眼睛的傷害。如一種防疫護目鏡,主要是為了隔離在醫學檢查和手術時,防止病人的體液和飛沫等進入眼鏡,導致傳染病毒的情況,有效的阻斷了病毒通過眼鏡進行傳播的方式,保護了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但因為室內溫度變化和使用者自身呼吸導致護目鏡的內側或是外側產生霧氣,醫護人員在使用護目鏡時的視線被霧氣所遮擋,降低了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
目前護目鏡防霧主要措施包括增加鏡內腔氣體流動、電熱絲加熱裝置與防霧涂層來進行防霧。首先,由于醫用護目鏡特殊性,需要密閉,且不能與外界存在氣體交換,可避免將外界的氣溶膠吹入眼睛等區域,所以目前增加氣體流動措施不能采用;其次,使用加熱絲從鏡片邊緣對鏡片進行加熱的方式,鏡片中心受熱較慢,霧氣消除時間較長,如果將電阻絲布置在鏡片中心,又會阻礙使用者的視線;最后,防霧涂層處理的方式,其防霧效果也并不理想,而且其涂層容易損壞,會失去部分區域的除霧功能且破損處影響視線。
現有一種醫用防霧鏡片,使用電控刮水器將鏡片上的水刮去,其工作原理與汽車上的雨刮器類似,但此刮水器只能刮去鏡片上一面的水霧,不能同時清潔護目鏡的內外兩側,且護目鏡的鏡片在使用前后都需要浸泡在消毒液中消毒,電動刮水器的拆卸不便,消毒水會損壞刮水器上的控制元件,電動刮水器需要電池等移動電源的能源支撐,若長時間佩戴護目鏡,有電量不足的使用限制,持續使用的時間短。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霧護目鏡及霧氣處理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防霧護目鏡無法雙面清潔,不能浸泡消毒與被電池電量限制使用時間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具體提供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防霧護目鏡,包括外層框架、通過外置槽安裝在所述外層框架內側的中層鏡框與通過內置槽安裝在所述中層鏡框側面的橡膠內框,所述中層鏡框內側卡接有護目鏡片,外側設置有安裝在所述護目鏡片兩側的刮水組件;
所述刮水組件包括設置在所述外置槽內部的第一清潔桿,所述第一清潔桿兩端通過兩個配重塊連接有設置在所述內置槽上的第二清潔桿,所述配重塊設置在所述中層鏡框與所述外層框架之間形成的腔體內,并在所述腔體內滑動。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配重塊通過滾輪連接在所述中層鏡框的側面,所述滾輪帶動所述配重塊在所述腔體內部滾動,并帶動所述第一清潔桿與所述第二清潔桿分別在所述護目鏡片的內外側上下移動。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配重塊上設置有橫向貫穿所述滾輪旋轉中心的旋轉桿,所述中層鏡框上設置有長條形開口,所述旋轉桿兩端穿過長條形開口設置在所述配重塊內部。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清潔桿的兩端均在所述中層鏡框與所述護目鏡片的連接處設置有壓力圈,穿過所述壓力圈的所述第一清潔桿兩端設置有螺接在所述配重塊內部的螺旋接頭。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二清潔桿兩端卡接在所述配重塊的內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未經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0611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