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污泥烘干機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99992.4 | 申請日: | 2020-1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0874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6 |
| 發明(設計)人: | 崔厚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鴻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1/13 | 分類號: | C02F11/13;C02F11/00;C02F11/1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仁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孫遠 |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阜溪***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污泥 烘干機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污泥烘干機,包括烘干筒、設置于烘干筒內的主軸、沿軸向螺旋繞設在主軸上的輸送葉片以及驅動主軸轉動的驅動機構,所述烘干筒的兩端分別設置有進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烘干筒為豎直設置,所述主軸豎直地設置在烘干筒的中心位置,所述輸送葉片上設置有軸向貫穿的擠壓孔,所述輸送葉片在向上輸送過程中濕潤的污泥在擠壓作用下通過擠壓孔被擠壓至下方,所述烘干筒的上端設置有粉碎組件。本發明通過在輸送葉片上設置擠壓孔,在污泥的螺旋輸送過程中含水率較高的污泥被擠壓至下方,使污泥在烘干筒內呈現上下循環式移動,直至干燥為止,從而形成翻炒污泥的效果,保證污泥被充分烘干,提高了烘干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泥處理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污泥烘干機。
背景技術
目前,污泥處置的方式主要有填埋、土地利用和焚燒等。直接填埋會占用大量的土地,同時濾液會污染地下水;土地利用因污泥含水率高、運輸量大、分散困難、污泥中含有有害成分等原因而受到很大的限制;焚燒方式作為一種資源化利用的方式將污泥作為燃料供能,但這種處理方式需要將污泥的含水率降低至30%—40%,否則高含水率的污泥則會因為其本身含固率低而導致熱值低,進而需要耗費大量的輔助燃料,處理成本明顯偏高。因此,目前為止,對城市污泥進行干化處理、降低含水率是目前污泥后續處理過程中的主要關鍵問題。
公開號為CN206940706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煙氣污泥烘干機,包括:主傳動機構,殼體以及用于支撐殼體的支架,殼體為臥式的柱體結構,殼體一端的上方分別設有進風口和進料口,殼體另一端的上方設有排風口,殼體另一端的下方設有排料口,主傳動機構包括主傳動軸及驅動機構,主傳動軸穿過殼體內部并位于其中心軸處,驅動機構的動力輸出端連接于主傳動軸的一端且位于殼體的外部,主傳動軸上安裝有螺旋狀的導料板,由于熱量傳遞不均勻,在烘干過程中污泥外部往往比內部先烘干,因此這種烘干方式的烘干效率比較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污泥烘干機,有效提高污泥的烘干效率。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污泥烘干機,包括烘干筒、設置于烘干筒內的主軸、沿軸向螺旋繞設在主軸上的輸送葉片以及驅動主軸轉動的驅動機構,所述烘干筒的兩端分別設置有進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烘干筒為豎直設置,所述主軸豎直地設置在烘干筒的中心位置,所述輸送葉片上設置有軸向貫穿的擠壓孔,所述輸送葉片在向上輸送過程中濕潤的污泥在擠壓作用下通過擠壓孔被擠壓至下方,所述烘干筒的上端設置有粉碎組件。
作為優選,所述擠壓孔呈上下周向交錯分布。
作為優選,所述擠壓孔的孔徑由上往下逐漸減小。
在烘干筒的底部,污泥的含水率遠高于烘干筒上部的污泥的含水率,因此底部的污泥基本能夠作一定的流動,假如擠壓孔的孔徑過大,這種可流動的污泥則很難被向上螺旋輸送,容易從擠壓孔直接掉落到烘干筒底部,因此設置較小的孔保證一定量的污泥能夠被向上輸送;而上方的污泥由于含水率相對較低而呈團狀或塊狀,更易被向上輸送,在向上輸送過程中受到擠壓而從擠壓孔被擠壓至下方,呈現翻炒的效果,在此過程中污泥逐漸被干燥,直至干燥成塊。
作為優選,所述輸送葉片包括第一葉片和第二葉片,所述第一葉片設置在主軸的上端,所述第二葉片設置在第一葉片的下方,所述第一葉片與第二葉片呈上下間隔設置,兩者之間形成緩沖空間。
在經過多次翻炒后到達緩沖空間的污泥基本被烘干而呈塊狀,在此區域污泥停留的時間相對較長,更能充分地烘干,隨著更多烘干的污泥進入,將先進入達緩沖空間的污泥向上頂入到第二葉片,經過粉碎組件的粉碎作用后有第二葉片輸出。
作為優選,所述擠壓孔設置在第二葉片上,所述粉碎組件設置在第一葉片的下方。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葉片的軸向長度小于第二葉片的軸向長度,所述擠壓孔由第二葉片的上端向下貫穿至其下端的1/4-1/3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鴻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浙江鴻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9999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