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適用于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的張拉錨固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98226.6 | 申請日: | 2020-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4291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9 |
| 發明(設計)人: | 蘇偉;牟兆祥;李恩良;周岳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19/14 | 分類號: | E01D19/14;E01D101/28 |
| 代理公司: | 天津璽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37 | 代理人: | 韓劍峰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濱海新***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用于 粘結 預應力 鋼絞線 錨固 裝置 | ||
一種適用于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的張拉錨固裝置,包括內埋式錨具、錨下螺旋筋和配套千斤頂,內埋式張拉端錨具及錨下螺旋筋依次穿在所述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上,并埋置于混凝土結構中,所述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的張拉端連接配套千斤頂;還包括可調角度的張拉輔助裝置,位于混凝土結構與配套千斤頂之間。本發明創造可用于各類采用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建造和加固的混凝土構件中,且構造簡單、成本低、施工方便,同時適用于結構外表面與預應力鋼絞線不垂直的情形,避免了對混凝土結構設置外部錨槽,僅在鋼筋外部混凝土保護層范圍設置較淺的張拉槽,保證了結構縱向主筋與環向箍筋的連續性,有利于結構受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創造涉及橋梁結構建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的張拉錨固裝置。
背景技術
斜拉橋索塔錨固區采用環向預應力錨固方式相對于鋼錨梁、鋼錨箱等錨固方式具有更大的經濟優勢,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斜拉橋索塔錨固區。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是繼無粘結、有粘結預應力技術之后發展起來的一項新預應力技術,無需設置預應力管道,無需對管道注漿,在索塔錨固區具有較廣闊的應用前景。
目前,預應力張拉施工都需在張拉端開錨槽,待張拉完成后進行封錨。錨槽的存在嚴重干擾了混凝土結構縱向主筋和環向箍筋的布置,導致鋼筋多處截斷,預應力張拉完成后雖對打斷鋼筋進行了連接補強,但實際處理效果往往不夠理想。而且,由于混凝土結構塔柱錨槽及預應力管道的存在,開槽區域、管道內壁局部應力均較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創造為解決現有斜拉橋混凝土結構環向預應力施工技術存在的問題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種適用于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的張拉錨固裝置。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適用于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的張拉錨固裝置,包括內埋式錨具(1)、錨下螺旋筋(2)和配套千斤頂(8),所述內埋式張拉端錨具(1)及錨下螺旋筋(2)依次穿在所述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3)上,并埋置于混凝土結構(5)中,所述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3)的張拉端連接配套千斤頂(8)。
進一步的,所述內埋式錨具(1)包括限位板套筒(1-1)、夾片式錨具(1-2)和內置錨墊板(1-3),所述限位板套筒(1-1)和夾片式錨具(1-2)依次套設在所述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3)上,所述限位板套筒(1-1)與夾片式錨具(1-2)之間、所述夾片式錨具(1-2)與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3)之間的空隙均充填緩凝粘合劑(3-3),所述內置錨墊板(1-3)穿過所述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3)與所述限位板套筒(1-1)焊接。
進一步的,所述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3)位于內埋式錨具(1)內及混凝土結構(5)以外的部分是為預應力鋼絞線(3-1);其余部分的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3)包括預應力鋼絞線(3-1)和套設于所述預應力鋼絞線(3-1)外圍的護套(3-2),所述預應力鋼絞線(3-1)和所述護套(3-2)之間填充有緩凝粘合劑(3-3)。
進一步的,還包括可調角度的張拉輔助裝置(4),所述張拉輔助裝置(4)位于混凝土結構(5)與配套千斤頂(8)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張拉輔助裝置(4)包括斜置墊板(4-1)、平置墊板(4-2)、調升降螺栓(4-3)、可轉動撐桿(4-4)和轉動軸(4-5),所述平置墊板(4-2)通過可轉動撐桿(4-4)與斜置墊板(4-1)連接,可轉動撐桿(4-4)可帶動平置墊板(4-2)繞轉動軸(4-5)旋轉來調節斜置墊板(4-1)與平置墊板(4-2)的角度,調升降螺栓(4-3)穿過所述平置墊板(4-2)抵在所述斜置墊板(4-1)上。
進一步的,所述混凝土結構(5)與所述張拉輔助裝置(4)接觸的表面開設有張拉槽(7),所述斜置墊板(4-1)緊貼于所述張拉槽(7)底面。
進一步的,所述張拉槽(7)兩側面設有預留鋼筋網片接頭(7-2)。
進一步的,所述張拉槽(7)底混凝土面在安裝所述斜置墊板(4-1)之前進行鑿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9822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