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樹脂除銅工藝流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98190.1 | 申請日: | 2020-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0302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6 |
| 發明(設計)人: | 謝振洋;鄭明;謝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鳴洋(武漢)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15/08 | 分類號: | B01D15/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莫冬麗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樹脂 工藝流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樹脂除銅工藝流程,它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將反應物料由循環泵打入冷卻器,用循環水冷卻循環,步驟2:將步驟1中冷卻后的反應物料的PH值控制在2?3后由下部輸送到再生樹脂柱。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通過采用氨水、水及硫酸溶液多次沖洗來實現L?乙酯生產廢液的除銅操作,使得裝置能夠進行連續的在線除銅,除銅效率能夠達到95%以上,當再生液氨水濃度低于5%時,銅含量約為6mg/L;再生液氨水濃度高于5%低于10%時,銅含量約為15mg/L;吸附溫度20℃,吸附流速為5BV/h,再生液中銅含量約為10mg/L,該種除銅方式除銅效率高,除銅質量好,同時通過除銅過程中的自動化控制,有效避免了手工控制所產生的誤差,避免了副產物的產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L-乙酯生產裝置新型除銅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樹脂除銅工藝流程。
背景技術
目前間歇生產工藝均是采用釜式設備進行除銅。在攪拌釜中加入去離子水,攪拌下加入對甲砜基苯絲氨酸乙酯硫酸鹽,全溶后滴加飽和硫化鈉溶液除去銅離子,加入活性炭,升溫至45℃保溫1h,趁熱過濾。
然而上述除銅方式,除銅過程不連續,導致最終的除銅效率較為低下,且在一次除銅后銅含量達到30mg/L,經二次萃取除銅后銅含量達到20mg/L,同時在二次萃取除銅過程中會有副產物的產生,使得除銅質量較差,再者由于上述除銅方式主要是通過人工手動進行控制,容易因手工控制產生誤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新型樹脂除銅工藝流程。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一種新型樹脂除銅工藝流程,它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將反應物料由循環泵打入冷卻器,用循環水冷卻循環;
步驟2:將步驟1中冷卻后的反應物料的PH值控制在2-3后由下部輸送到再生樹脂柱,水帶物料下進上出自再生樹脂柱進入吸附樹脂柱,物料自吸附樹脂柱下部進料,上部出料進入保護樹脂柱;
步驟3:待物料進入到保護樹脂柱后,再次采用氨水自上而下進入再生樹脂柱脫掉再生樹脂柱中的水,氨水置換完成后,溶液自再生樹脂柱排出到外部儲罐中達到除銅目的;
步驟4:水沖洗完成后再次采用硫酸沖洗再生樹脂柱,再生液由上部排出,如此反復循環,便可進行連續的除銅操作。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1中在冷卻循環過程中使反應物料的溫度維持在45℃以下,整個除銅工藝流程時間為8-10H。
進一步的,所述再生樹脂柱、所述吸附樹脂柱以及所述保護樹脂柱上均采用自動化控制,能夠避免手工控制產生誤差。
進一步的,所述再生樹脂柱的型號為MY-01,所述吸附樹脂柱的型號為MY-02,所述保護樹脂柱處型號為MY-03,能夠確保除銅的效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明通過采用氨水、水及硫酸溶液多次沖洗來實現L-乙酯生產廢液的除銅操作,使得裝置能夠進行連續的在線除銅,除銅效率能夠達到95%以上,當再生液氨水濃度低于5%時,銅含量約為6mg/L;再生液氨水濃度高于5%低于10%時,銅含量約為15mg/L;吸附溫度20℃,吸附流速為5BV/h,再生液中銅含量約為10mg/L,除銅效率高,除銅質量好,同時通過除銅過程中的自動化控制,有效避免了手工控制所產生的誤差,避免了副產物的產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新型樹脂除銅工藝流程的方案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1、再生樹脂柱;2、吸附樹脂柱;3、保護樹脂柱。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鳴洋(武漢)化工工程有限公司,未經鳴洋(武漢)化工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9819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