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帶追蹤線硅芯管的生產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97968.7 | 申請日: | 2020-1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3700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06 |
| 發明(設計)人: | 彭進雄;別道文;劉世平;劉光平;嚴洪軍;徐良軍;李衛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凱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8/09 | 分類號: | B29C48/09;B29C48/154;B29C48/28;B29C48/285;B29C48/90 |
| 代理公司: | 荊州市亞德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2216 | 代理人: | 喬士鋮 |
| 地址: | 43430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追蹤 線硅芯管 生產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帶追蹤線硅芯管的生產裝置及方法,屬硅芯管生產工藝技術領域。該帶追蹤線硅芯管的生產裝置包括熔料擠出機A、熔料擠出機B、記米印制機、冷卻水箱、成型模具、盤卷機和機架;機架上裝有成型模具;成型模具兩側對稱狀安裝有熔料擠出機B和熔料擠出機A;熔料擠出機B和熔料擠出機A與成型模具相互連通;成型模具一端的機架上設置有校直器,成型模具另一端依次設置有冷卻水箱、記米印制機和盤卷機。該追蹤線硅芯管的生產工藝,解決了現有追蹤線硅芯管生產時,存有的追蹤線易偏心的問題,滿足了企業的生產使用需要。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帶追蹤線硅芯管的生產裝置及方法,屬硅芯管生產工藝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硅芯管因具備密封性能好、耐化學腐蝕和工程造價低的特點而廣泛用于光電纜通信網絡系統。施工過程中先將硅芯管敷設完畢后再將光纜或電纜,敷設到硅芯管的內部;如此即可通過硅芯管對光纜和電纜形成保護。現有的硅芯管在使用過程中,經常發生年代久遠,施工圖紙丟失后,無法弄清管道敷設線路的問題。
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一種追蹤線;將其敷設到硅芯管內部后,通過外界探測器在追蹤線的配合下即可清晰呈現其敷設線路,十分適合現場施工使用的需要。目前在帶追蹤線硅芯管的生產過程中,人們常將追蹤線直接穿過現有模具完成追蹤線的敷線工作。但是采用該種方式生產時,不知因為何種原因,使應該位于硅芯管管壁中心位置的追蹤線常常發生偏心,最終處于靠近內壁甚至突出內壁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常規做法是,在與追蹤線相對應的硅芯管內壁上設置一道加強筋,以對該硅芯管進行針對性加強。如文件號為US20030094297A1,公開的一種帶追蹤線硅芯管的生產工藝中公開的敷線模具,其采用的就是直接在硅芯管內部設置加強筋的方式以避免發生裸露在硅芯管內壁的問題。
在硅芯管內壁設置加強筋后其雖然解決了追蹤線易外漏的問題,但由于加強筋突出在硅芯管的內部,其必然導致硅芯管存有流通性差的問題,從而使該硅芯管對光纜進行敷設時,經常發生加強筋阻礙光纜移動問題的發生,進而延緩了施工進度。
為了解決加強筋阻礙光纜移動的問題,目前人們研發了一種是先成型內管、冷卻定型后再埋線成型外管的工藝方式生產帶追蹤線的工藝方法,如申請公布號為CN109291391A發明專利申請公開的一種帶追蹤線硅芯管生產工藝的方式,其就是采用的雙層成型的工藝解決的追蹤線易偏離的問題。但是采用先成型內管、冷卻定型后再埋線成型外管的工藝方式以及現有設備生產帶追蹤線的硅芯管時存有以下問題。
第一:采用先成型內管再成型外管的方式進行生產時,其內層必須要保持一定厚度后才能獨立進行生產,如此其必然導致雙層分開成型的帶追蹤線的硅芯管的厚度必然要大于一次成型硅芯管的厚度,其不僅會導致浪費材料的問題,還會導致難以卷管成型和增加輸送難度的問題。
第二、采用先成型內管再成型外管的方式進行帶追蹤線的硅芯管生產時,其需要兩套冷卻設備、兩套成型模具存有生產所需設備多導致的先期投入成本高的問題。
第三、現有的生產帶追蹤線硅芯管的熔料擠出機工作時,直接采用絞龍輸送的方式完成混合原料的輸送工作,其雖然能夠滿足混合原料的熔化以及輸送工作,但是其缺乏將熔化的混合原料再次混合的功能,如此即可導致硅芯管熱熔料混合不均勻,擠出后的產品質量不穩定的問題。
第四、現有的生產帶追蹤線硅芯管的冷卻水箱工作時,如授權公告號為CN210999934U的發明專利公開的一種定型水箱,存有易泄漏和需要分段控溫的問題。
綜上所述,針對現有帶追蹤線硅芯管生產情況,研發一種一次成型的生產方式,以解決現有生產方式存有的以上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產效率高、能夠一次生產成型,以解決現有帶追蹤線硅芯管生產技術中存有的生產質量不穩定和先期投入成本高問題的帶追蹤線硅芯管的生產裝置及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凱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湖北凱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9796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