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潤膚無刺激卸妝水的制備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96538.3 | 申請日: | 2020-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6353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6 |
| 發明(設計)人: | 謝愛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謝愛麗 |
| 主分類號: | A61K8/9794 | 分類號: | A61K8/9794;A61K8/9789;A61Q1/14;A61Q1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潤膚 刺激 卸妝 制備 工藝 | ||
本發明屬于化妝品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潤膚無刺激卸妝水制備工藝。市售的大部分卸妝水性質較溫和、刺激性小,適合各種膚質,但其保濕效果不佳,卸妝過后,易引起皮膚干燥、脫脂力過大。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潤膚無刺激卸妝水制備工藝,將金銀花,蘆薈和人參磨碎至120?150目,有利于植物精華的充分萃取,可以有效保留金銀花,蘆薈和人參中的天然營養成分、活性物質和固有香味;本發明將金銀花、蘆薈、人參提取物添加到卸妝水成分中,與保濕劑、活性營養成分、植物精油等協同作用,可以消炎止癢、滋養皮膚,平衡油脂分泌,促進皮膚細胞正常的新陳代謝,大大提高卸妝水的保濕功效,使皮膚呈現細膩、光滑、緊致的狀態。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化妝品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潤膚無刺激卸妝水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隨著化妝技術的發展,化妝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面部化妝后,如果不清除徹底,殘留的化妝品會引起面部皮膚的毛孔阻塞,導致皮膚油脂水油分泌失調,從而引起痤瘡、粉刺和黑頭等令人困擾的肌膚問題。同時,化妝品的殘留對肌膚的傷害很大,如果不能及時清理干凈,會隨著毛孔的呼吸,進入毛囊中,形成囊腫的問題,長期存在于皮膚表層中便很難再清理出去。所以,皮膚的卸妝環節十分重要,卸妝產品的選擇這時便顯得尤為重要。
卸妝產品主要有以下幾種:1、泡面洗面奶:主要依靠其中的表面活性劑成分的清潔能力來卸妝;2、卸妝油:利用相似相溶的原理,通過植物油(比如橄欖油)或者其他形狀相似的油脂類來卸妝,缺點是可能會卸妝不徹底和引起爆痘的現象;3、卸妝膏:卸妝膏涂于面部后與化妝品形成混合物,加水輕揉乳化后,乳化劑會讓混合了化妝品的卸妝膏溶于水;4、卸妝乳:通過乳化劑和表面活性劑將水相和油相融合得到,卸妝乳的清潔力取決于配方;5、卸妝水:通過膠束增溶的原理進行卸妝,卸妝水是通過產品中的非水溶性成分與皮膚上的污垢結合,達到快速卸妝的目的,其卸妝相對溫和、刺激性小,適合各種膚質。
其中,卸妝水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選擇,卸妝水的質地都比較清爽,有邊滋潤、邊卸妝的感覺,適合大面積卸妝。但無論哪種卸妝產品其主要目的均是去除面部殘妝,其保濕效果均不佳,卸妝過后,易引起皮膚干燥、脫脂力過大。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市售的大部分卸妝水性質較溫和、刺激性小,適合各種膚質,但其保濕效果不佳,卸妝過后,易引起皮膚干燥、脫脂力過大。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通過特殊的提取工藝提取獲得金銀花、蘆薈、人參提取物,并添加到卸妝水成分中,在與保濕劑、活性營養成分、植物精油等的共同作用下,每日使用可以滋養皮膚,平衡油脂分泌,清除皮膚的內毒素雜質和自由基,促進皮膚細胞正常的新陳代謝,消炎止癢,重塑皮膚的屏障功能,大大提高卸妝水的保濕功效,使皮膚呈現細膩、光滑、緊致的狀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法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發明提供一種潤膚無刺激卸妝水的制備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將新鮮的金銀花、蘆薈、人參清水洗凈,自然晾干,然后分別加入攪拌球磨機中,500-650rpm下機械研磨,分別得到120-150目的金銀花粉末、蘆薈粉末和人參粉末;
(2)將步驟(1)得到的金銀花粉末、蘆薈粉末和人參粉末分別置于質量濃度為75-80%的混合溶劑中浸泡1-2h,水浴加熱回流3-5h,分別過濾后收集濾液;
(3)將步驟(2)得到的三種濾液分別減壓濃縮至無醇味,濃縮液經過AB-8大孔樹脂柱進行吸附,然后用蒸餾水洗脫,再用質量濃度為60-80%的乙醇水溶液洗脫,最后分別收集三種濾液的乙醇洗脫液,并進行減壓濃縮至無醇味,分別得到金銀花提取液、蘆薈提取液和人參提取液;
(4)將金銀花提取液、蘆薈提取液和人參提取液按照質量比1:1-2:1-3混合得到植物提取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謝愛麗,未經謝愛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9653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