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分流疏模具流道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94628.9 | 申請日: | 2020-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7298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9 |
| 發明(設計)人: | 梁禮敬;梁德堂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信科塑料管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8/32 | 分類號: | B29C48/32;B29C48/09;B29L2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榮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王光建 |
| 地址: | 545112 廣西***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分流 模具 | ||
本發明涉及生產模具技術領域,尤其為分流疏模具流道,包括外環結構、中環結構、內環結構和流道口,外環結構的內側中央位置處安裝有呈同軸心設置的中環結構,中環結構的內側中央位置處安裝有呈同軸心設置的內環結構,中環結構的厚度為外環結構的厚度的1.2倍,中環結構的外側開設有設有流道口,流道口包括A側面、B側面、C側面和D側面,A側面和C側面均呈圓弧形設置,且A側面和C側面與內環結構的內側面為同軸心設置,A側面和C側面直接連接有B側面和D側面,B側面與內環結構的底端面的夾角為85度,本發明中,通過對流道口的B側面的傾斜設置,可以使得塑料熔體流動方向從直流變成旋轉流動,從而使得塑料熔體可以更好的進行融合。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產模具技術領域,具體為分流疏模具流道。
背景技術
現有分流疏模具流道流柱來90度角,塑料熔體流動方向是左右流道,塑料熔體從左右流道拼合,這種方式容易出現熔接痕,管材加工擴口部位容易開裂,而現有模具結構,通過調機難以解決熔接痕和開裂現象,從而導致模具加工難度大,成本高,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分流疏模具流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分流疏模具流道,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分流疏模具流道,包括外環結構、中環結構、內環結構和流道口,所述外環結構的內側中央位置處安裝有呈同軸心設置的中環結構,所述中環結構的內側中央位置處安裝有呈同軸心設置的內環結構,所述外環結構和內環結構的厚度相等,所述中環結構的厚度為外環結構的厚度的1.2倍,所述中環結構的外側開設有設有流道口,所述流道口包括A側面、B側面、C側面和D側面,所述A側面和C側面均呈圓弧形設置,且A側面和C側面與內環結構的內側面為同軸心設置,所述A側面和C側面直接連接有B側面和D側面,所述B側面與內環結構的底端面的夾角為85度。
優選的,所述外環結構、中環結構和內環結構呈一體澆筑成型設置。
優選的,所述流道口的數量為5個,且流道口均勻的開設有在中環結構的內側。
優選的,所述流道口的數量為6個,且流道口均勻的開設有在中環結構的內側。
優選的,所述流道口的數量為7個,且流道口均勻的開設有在中環結構的內側。
優選的,所述流道口的數量為8個,且流道口均勻的開設有在中環結構的內側。
優選的,所述A側面與B側面的夾角、B側面與C側面的夾角、C側面與D側面和D側面與A側面的夾角均呈圓角設置。
優選的,所述外環結構的一側面、中環結構的一側面和內環結構的一側面呈平行設置,所述外環結構的均另一側面、中環結構的另一側面和內環結構的另一側面均呈平行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中,通過對流道口的B側面的傾斜設置,可以使得塑料熔體流動方向從直流變成旋轉流動,從而使得塑料熔體可以更好的進行融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正視圖;
圖3為本發明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外環結構、2-中環結構、3-內環結構、4-流道口、5-A側面、6-B側面、7-C側面、8-D側面。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請參閱圖1-3,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信科塑料管業有限公司,未經廣西信科塑料管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94628.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