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中藥養護貼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93392.7 | 申請日: | 2020-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7050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9 |
| 發明(設計)人: | 周旋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菁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65 | 分類號: | A61K36/8965;A61K9/70;A61M37/00;A61P29/00;A61P9/14;A61P37/04;A61P19/02;A61P19/00;A61P21/00;A61P7/00;A61P15/00;A61P1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王莉 |
| 地址: | 331200 江西***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藥 養護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中藥養護貼及其制備方法,其制備方法步驟如下:S1:制備中藥養護貼用藥膏;S2:制備中藥養護貼用藥膏用添加劑;S3:制備發熱組合物;S4:將S1、S2和S3中分別制得的中藥養護貼用藥膏、藥膏用添加劑和發熱組合物進行攪拌混合,攪拌時間為30?60min,制得混合發熱組合物、藥膏用添加劑的藥膏;S5:將步驟S4中制得的混合發熱組合物、藥膏用添加劑的藥膏均勻涂抹在膏貼載體上,制得中藥養護貼;S6:對步驟S5中制得的中藥養護貼進行包裝,制備完成,具有活血化淤、祛風散寒、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所選藥材配伍相宜,療效顯著,安全性能高,無副作用,價格低廉,具有廣泛市場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外敷中藥藥物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中藥養護貼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中藥以中國傳統醫藥理論指導采集、炮制、制劑,說明作用機理,指導臨床應用的藥物,統稱為中藥。簡而言之,中藥就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用于預防、治療、診斷疾病并具有康復與保健作用的物質。中藥主要來源于天然藥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及部分化學、生物制品類藥物。由于中藥以植物藥居多,故有“諸藥以草為本”的說法,中藥對人體的養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藥養護貼能定位向病灶傳遞藥物而不引起體內較高的血藥濃度,這是其他劑型無法比擬的優勢,外用貼劑可減少飲食對藥物的影響,可隨時用藥,方便攜帶,安全,且可通過持續速率經皮給藥,減少了患者的依從性,給患者用藥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減少了給藥次數。
現有的中藥養護貼制備操作復雜,使用不便,同時對人體的養護效果較差,市場應用前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藥養護貼及其制備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中藥養護貼及其制備方法,其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S1:制備中藥養護貼用藥膏;
S2:制備中藥養護貼用藥膏用添加劑;
S3:制備發熱組合物;
S4:將S1、S2和S3中分別制得的中藥養護貼用藥膏、藥膏用添加劑和發熱組合物進行攪拌混合,攪拌時間為30-60min,制得混合發熱組合物、藥膏用添加劑的藥膏;
S5:將步驟S4中制得的混合發熱組合物、藥膏用添加劑的藥膏均勻涂抹在膏貼載體上,制得中藥養護貼;
S6:對步驟S5中制得的中藥養護貼進行包裝,制備完成。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驟S1中藥膏各個組分及重量份數如下:透骨草5-10份、蒼耳7-9份、紫珠4-8份、沒藥6-9份、八月扎2-6份、蒼耳子4-6份、丹參8-12份、白芥子12-14份、五加皮12-14份、白芷13-15份、千日紅8-10份、梔子11-13份、益母草12-14份、接骨丹2-6份、千錘打8-11份、川楝子3-7份、石見穿9-13份和水15-22份,其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步驟一:取一定量的透骨草、蒼耳、紫珠、沒藥、八月扎、蒼耳子、丹參、白芥子、五加皮、白芷、千日紅、梔子、益母草、接骨丹、千錘打、川楝子和石見穿放入烘干箱中進行烘干,烘干溫度在40-60攝氏度,烘干時間在1-3h;
步驟二:將步驟一中烘干后的透骨草、蒼耳、紫珠、沒藥、八月扎、蒼耳子、丹參、白芥子、五加皮、白芷、千日紅、梔子、益母草、接骨丹、千錘打、川楝子和石見穿放入粉碎機中進行粉碎,粉碎完成后利用140目篩進行篩分;
步驟三:將步驟二中通過140目篩的中藥材粉末加入攪拌機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攪拌2-4h,制得藥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菁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西菁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9339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