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有效屏蔽外界干擾信號的光學通信用收發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93359.4 | 申請日: | 2020-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3292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5 |
| 發明(設計)人: | 陳亮;徐時清;金尚忠;張淑琴;黃帥;楊凱;沈洋;史薇薇;楊啟芬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州市銅山區嘉量計量檢測創新中心;中國計量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B10/40 | 分類號: | H04B10/40 |
| 代理公司: | 臺州杭欣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333 | 代理人: | 尚竹亞 |
| 地址: | 2211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有效 屏蔽 外界 干擾 信號 光學 通信 收發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有效屏蔽外界干擾信號的光學通信用收發器,包括收發器本體、屏蔽殼體、第一彈簧、螺紋桿和搭接頭,所述收發器本體的外側活動安裝有屏蔽殼體,且收發器本體的四周固定設置有管套,并且管套的內部固定設置有第一彈簧,所述第一彈簧的前端固定安裝有連接頭,所述屏蔽殼體上下兩端均固定連接有第一連接板,且第一連接板的前端固定設置有第二連接板。該可有效屏蔽外界干擾信號的光學通信用收發器可以通過裝置上的蓋板來對網線口進行關閉和打開,同時可以通過裝置上的卡合結構來快速對屏蔽殼體進行安裝和拆卸,提升了裝置后續檢修時的便捷性,而且可以通過裝置上下兩側的搭接頭來適應不同尺寸的多媒體盒進行穩定擺放。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學通信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可有效屏蔽外界干擾信號的光學通信用收發器。
背景技術
光學通信是一種通過光波傳輸信息的一種通信方式,在光波傳輸信息的過程中,常見的光學通信有紅外線通信和光纖通信等,在進行光學通信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到信號收發器,信號收發器又被稱為光電轉換器,其主要作用是對光信號和電信號進行轉換,光學通信收發器的表面通常有多個轉換接口。
目前市場上的一些光學通信用收發器:
(1)由于部分光學通信收發器在進行光學通信的過程中,只需要接上少量的網線接頭,現有的光學通信收發器不便于對多余的通信接口進行防護,使用效果較差,容易導致部分多余的接口內部進入灰塵,不能進行有效的可調節式防塵工作;
(2)現有的一些光學通信收發器在長時間使用后,不便于對內部進行檢修,進行檢修的過程中,通常需要對整體的外殼進行拆卸,需要使用到各種工具進行拆卸,使用時很不方便,不便于對信號收發器的外殼進行快速拆卸和安裝的工作;
(3)一些光學信號收發器在使用時,通常需要將整體擺放進多媒體盒內,在擺放時,不便于對整體進行支撐,放在內部容易散亂,而且很容易壓到網線頭,不便于對自身進行支撐。
所以我們提出了一種可有效屏蔽外界干擾信號的光學通信用收發器,以便于解決上述中提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有效屏蔽外界干擾信號的光學通信用收發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提出的目前市場上的一些光學通信用收發器不便于對多余的網線接口進行防護,而且在使用時不方便對內部進行檢修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有效屏蔽外界干擾信號的光學通信用收發器,包括收發器本體、屏蔽殼體、第一彈簧、螺紋桿和搭接頭,所述收發器本體的外側活動安裝有屏蔽殼體,且收發器本體的四周固定設置有管套,并且管套的內部固定設置有第一彈簧,所述第一彈簧的前端固定安裝有連接頭,所述屏蔽殼體上下兩端均固定連接有第一連接板,且第一連接板的前端固定設置有第二連接板,并且第二連接板的內部開設有內槽,所述內槽的內部活動安裝有轉筒,且轉筒的外側設置有摩擦紋,并且轉筒的內部活動安裝有螺紋桿,所述螺紋桿的左右兩側均開設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內部設置有限位塊,并且限位塊和轉筒之間為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板的左右兩側均開設有凹槽,且凹槽的內部活動安裝有第二彈簧,并且第二彈簧的前端固定連接有搭接板,所述搭接板中間部分的上下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擠壓塊,所述收發器本體的表面螺釘安裝有安裝板,且安裝板的表面設置有網線插口,并且網線插口左右兩側的安裝板上均開設有滑槽,所述收發器本體的表面開設有連通槽,且連通槽的內部活動安裝有活動塊,并且活動塊的前端固定連接有蓋板,所述螺紋桿的末端軸承安裝有搭接頭。
優選的,所述屏蔽殼體縱截面的外型呈倒“U”型,且屏蔽殼體的外壁與收發器本體的內壁之間互相貼合。
優選的,所述管套的內壁與連接頭末端的外壁之間互相貼合,且管套、第一彈簧和連接頭的水平中心線均在同一條直線上,并且連接頭對稱分布在收發器本體的左右兩側和上下兩側,所述連接頭通過第一彈簧與管套之間構成彈性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州市銅山區嘉量計量檢測創新中心;中國計量大學,未經徐州市銅山區嘉量計量檢測創新中心;中國計量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9335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