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烘干設備及其操作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92820.4 | 申請日: | 2020-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6177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2 |
| 發明(設計)人: | 宋海燕;陳繼濤;劉紀新;曹愛霞;孫豐鑫;孫維麗;岳慶超;朱青青;張玉良;葛偉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黃海學院 |
| 主分類號: | F26B11/18 | 分類號: | F26B11/18;F26B21/00;F26B21/04;F26B21/08;F26B25/02;F26B25/04;F26B25/12 |
| 代理公司: | 青島錦佳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83 | 代理人: | 朱玉建 |
| 地址: | 2660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烘干 設備 及其 操作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烘干設備及其操作方法。其中,烘干設備包括烘干箱體、烘干支架、攪拌機構、烘干支架旋轉驅動機構、除塵機構、除濕器、加熱機構以及熱量回收管路。在烘干支架旋轉驅動機構的帶動下,烘干支架與攪拌機構向相反的方向轉動,實現物料翻轉,提高烘干效率。加熱機構包括加熱箱、電熱板、吸風機以及吹風機;其中,吸風機用于將烘干箱體內的熱風重新加熱,加熱后的熱風被吹風機吹入烘干箱體內,實現了熱風的循環利用,降低了烘干成本。此外,本發明通過除塵機構和除濕器能夠將熱風處理后再進行循環,大大減少了熱風中水蒸氣和灰塵的含量,利于保證烘干后的物料品質,同時節約了烘干時間。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烘干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烘干設備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術
烘干設備是指用于干燥物體表面的水分或者其他液體的設備的統稱。烘干設備按照烘干技術類型劃分,主要分為紫外烘干、紅外烘干、電磁烘干以及熱風烘干等。
以上各種烘干設備各有特點,并且廣泛運用于各種機械設備以及食品等的烘干。
烘干設備的種類多種多樣,目前市面上的烘干機通常存在如下問題:
a.體積較大,保養維護麻煩,費時費力,同時烘干過程中物料堆積,內外部烘干速度不一,會出現外部已經烘干而內部依然潮濕的情況,導致烘干效率降低。
b.烘干過程中會產生混合氣體,這些混合氣體如果直接排放到空氣中的話,不僅會污染環境,而且還會造成大量的熱量流失,導致烘干成本增加。
c.烘干過程中不僅僅會產生熱量和水蒸氣,灰塵也會隨著水蒸氣升騰,若直接對熱量回收再利用,則水蒸氣和灰塵會重新回到烘干設備內,導致物料品質降低,烘干時間延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烘干設備,以提高烘干效率,同時實現熱量的回收再利用。
本發明為了實現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烘干設備,包括烘干箱體、烘干支架、攪拌機構、烘干支架旋轉驅動機構、除塵機構、除濕器、加熱機構以及熱量回收管路;
其中,烘干箱體呈方形,且為豎向放置;
在烘干箱體下部安裝有一水平的隔板,其將烘干箱體內部空間分為上層空間和下層空間;
烘干支架位于上層空間內,且包括至少兩個圓形的烘干盤;
各個烘干盤由上向下平行布置,且各個烘干盤之間通過豎向的連接桿連接;
所有烘干盤中位置最靠下的一個烘干盤的底部中心處連接有套筒;
攪拌機構包括第一電機、第一轉軸、第一固定塊、第三固定塊以及攪拌棒組件;
在烘干箱體的頂壁中心處設有第一穿孔;
第一電機位于烘干箱體的外側上方,且安裝于烘干箱體的頂壁中心處;第一電機的輸出軸經由第一穿孔向下穿過并伸展至烘干箱體的內側,第一電機的輸出軸與第一轉軸固連;
第一固定塊位于烘干箱體的內側,且設置于烘干箱體的頂壁中心下側表面;在第一固定塊上設有軸承孔,第一電機的輸出軸通過軸承安裝于第一固定塊上;
在各個烘干支架的中心處均設有轉軸穿孔,第一轉軸由上向下依次穿過各個轉軸穿孔;
第三固定塊設置于隔板的上表面中心處;在第三固定塊上設有軸承孔,第一轉軸的底部通過軸承安裝于第三固定塊上;
攪拌棒組件有多組,且在第一轉軸與每個烘干盤相適應的高度位置分別安裝一組;
每組攪拌棒組件均包括安裝塊、固定桿以及攪拌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黃海學院,未經青島黃海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9282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修復型口紅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移動空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