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裝修用裝配式墻板的承插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91212.1 | 申請日: | 2020-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4327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9 |
| 發明(設計)人: | 遲玉華;鮑家林;李歐陽;任永濤;胡鵬;潘臣;賈志泉;許永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金螳螂精裝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F13/072 | 分類號: | E04F13/072;E04F13/075;E04F13/076 |
| 代理公司: | 蘇州安永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510 | 代理人: | 王國華 |
| 地址: | 215123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裝修 裝配式 結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裝修用裝配式墻板的承插結構,涉及承插結構技術領域。本發明包括裝配式墻板和承插基板,裝配式墻板底面設置有第一承插槽,承插基板上表面固定連接有承插板,裝配式墻板底面還設置有若干第二承插槽,承插基板上表面設置有若干第二卡柱,承插基板上表面設置有若干滑槽,滑槽內表面設置有第一彈簧,第一彈簧一端設置有滑塊,滑塊上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一卡柱。本發明通過設置第一卡柱、第二卡柱和第二承插槽,可以對第二承插槽進行擠壓,解決現有的承插結構過于單一,易導致裝配式墻板與承插基板之間出現晃動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承插結構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裝修用裝配式墻板的承插結構。
背景技術
承插法指的是管道工程施工中,管孔與管孔間接續時使用的一種技術手段,在管道工程施工中,使用承插法的分別有單孔塑料管和多孔塑料管兩種,其采用承插法接續時,單孔塑料管要求承插管的承口內徑與插口外徑吻合;多孔塑料管外徑與接頭套管的內徑互相吻合。
隨著社會的逐漸進步發展,人們對室內裝修的要求越來越高,裝配式墻板也被大量的應用于房屋裝修,但是現有的裝配式墻板的固定手段較為單一,承插結構較為單一,使裝配式墻板的安裝不夠穩定,裝配式墻板安裝后易晃動;因此,提出一種裝修用裝配式墻板的承插結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裝修用裝配式墻板的承插結構,解決現有的裝配式墻板的固定手段較為單一,承插結構較為單一,使裝配式墻板的安裝不夠穩定,裝配式墻板安裝后易晃動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為一種裝修用裝配式墻板的承插結構,包括裝配式墻板和承插基板,承插基板的尺寸與裝配式墻板相適應,裝配式墻板底面設置有第一承插槽,第一承插槽為方形槽結構,承插基板上表面固定連接有承插板,承插板的尺寸和位置均與第一承插槽相適應,承插板與第一承插槽卡裝配合,裝配式墻板內部設置有空心層,空心層內部設置有吸音加強板,承插板插入第一承插槽,使裝配式墻板直接與承插基板卡裝配合,安裝方式直接簡單,極大地提升工作人員的效率,空心層減輕裝配式墻板的重量和用料,讓裝配式墻板的成本減少,并且結構更穩定,吸音加強板提升該裝配式墻板的隔音效果,讓其隔音效果更好。
進一步地,所述裝配式墻板底面還設置有若干第二承插槽,承插基板上表面設置有若干第二卡柱,第二卡柱的位置與第二承插槽相適應,第二卡柱插入第二承插槽,使裝配式墻板與承插基板之間固定的更穩,并且第二卡柱與第一卡柱可以對第二承插槽進行擠壓,解決現有的承插結構易導致裝配式墻板與承插基板之間出現晃動的問題。
進一步地,所述承插基板上表面設置有若干滑槽,滑槽內表面設置有第一彈簧,第一彈簧一端設置有滑塊,滑塊上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一卡柱,第一卡柱的位置與第二承插槽相適應。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柱前端面固定連接有第二卡塊,第二承插槽內表面開設有第二卡槽,第二卡塊與第二卡槽卡裝配合,當第一卡柱插入第二承插槽時,第一彈簧受到形變,滑塊滑動,第一卡柱滑動,當第二卡塊與第二卡槽位置對齊時,第一彈簧位置復原,第二卡塊與第二卡槽卡裝配合,使裝配式墻板與承插基板固定,該方式使裝配式墻板與承插基板之間固定方便,且拆卸簡單,第二卡柱解決現有的承插結構易導致裝配式墻板與承插基板之間出現晃動的問題。
進一步地,所述承插基板前端面還開設有若干按鈕槽,按鈕槽與滑槽連接,滑塊前端面固定連接有第二按鈕,第二按鈕位于按鈕槽內,按壓第二按鈕,滑塊滑動,第一卡柱滑動,第二卡塊脫離第二卡槽,使裝配式墻板與承插基板拆卸,該方式使其拆卸變得更簡單,方便后續對墻板進行維護。
進一步地,所述裝配式墻板左側壁固定連接有固定卡樁,裝配式墻板右側壁固定連接有樁槽,樁槽的位置和尺寸均與固定卡樁相適應。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卡樁左側壁固定連接有若干插柱,樁槽內表面開設有若干柱槽,柱槽的位置與插柱相適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金螳螂精裝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未經金螳螂精裝科技(蘇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9121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