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AI智能機器人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90727.X | 申請日: | 2020-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9481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3 |
| 發明(設計)人: | 段冰;張樹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兆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 | 分類號: | G06F3/01;G06K9/00;G06F16/332;G10L15/00;G10L15/22;G10L15/26 |
| 代理公司: | 蘇州國卓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劉穎棋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元和***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ai 智能 機器人 | ||
本發明公開的屬于機器人技術領域,具體為AI智能機器人,包括主體、頭部、底座與感應單元,感應單元包括攝像頭、溫度傳感器、麥克風、紅外傳感器,頭部與底座分別安裝在主體的上方與下方,攝像頭位于頭部正面上方,頭部正面中部設有顯示屏,溫度傳感器位于顯示屏左右兩側,溫度傳感器下方設有麥克風,溫度傳感器與麥克風均安裝在頭部正面,本發明能夠對使用者的手勢、面部與表情進行識別,同時語言識別模塊能夠對使用者說的話進行識別并轉換成為文字,交互模塊能夠根據手勢、表情與文字分析匹配并做出相對應的回應,通過顯示屏顯示與揚聲器傳出,實現與使用者的交互,提高了使用的趣味性,使用戶體驗感更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器人技術領域,具體為AI智能機器人。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機器人已逐漸走入千家萬戶,市場上也出現了不少智能機器人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和樂趣,智能機器人具備形形色色的內部信息傳感器和外部信息傳感器,如視覺、聽覺、觸覺、嗅覺,除具有感受器外,它還有效應器,作為作用于周圍環境的手段,這就是筋肉,或稱自整步電動機,它們使手、腳、長鼻子、觸角等動起來,智能機器人能夠理解人類語言,用人類語言同操作者對話,在它自身的意識中單獨形成了一種使它得以生存的外界環境--實際情況的詳盡模式。它能分析出現的情況,能調整自己的動作以達到操作者所提出的全部要求,能擬定所希望的動作,并在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和環境迅速變化的條件下完成這些動作,現有的智能機器人功能不夠完善,交互方式較為單一,只能通過語音進行交互,且交互時只能根據數據庫中的語言進行交互,使用時間久了會感到枯燥。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AI智能機器人,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功能不夠完善,交互方式較為單一,只能根據數據庫中的語言進行交互,使用時間久了會感到枯燥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AI智能機器人,包括主體、頭部、底座與感應單元,所述感應單元包括攝像頭、溫度傳感器、麥克風、紅外傳感器,所述頭部與底座分別安裝在主體的上方與下方,所述攝像頭位于頭部正面上方,所述頭部正面中部設有顯示屏,所述溫度傳感器位于顯示屏左右兩側,所述溫度傳感器下方設有麥克風,所述溫度傳感器與麥克風均安裝在頭部正面,所述主體正面上方橫向開設有充電槽,所述充電槽內設有充電接口,所述充電槽中卡接有防水蓋板一,所述防水蓋板左右兩側均設有揚聲器,所述主體正面下方橫向開設有收納槽,所述收納槽左側通過軸承連接有防水蓋板二,所述收納槽的左側設有警示燈,所述主體的左右兩側壁均連接有手臂,所述紅外傳感器位于底座正面左右兩側,所述底座底部中部與左右兩側均安裝有萬向輪,所述收納槽內上方與下方均安裝有支撐板,上方所述支撐板頂部左右兩側分別設有蓄電池與定位模塊,下方所述支撐板頂部左右兩側分別設有處理單元與傳輸模塊,所述蓄電池與感應單元、定位模塊、處理單元、傳輸模塊、充電接口連接,所述處理單元與定位模塊、傳輸模塊、感應單元、顯示屏、揚聲器連接。
優選的,所述處理單元包括識別模塊、控制模塊、存儲模塊、聯網模塊、語言識別模塊與交互模塊,所述交互模塊與語言識別模塊、識別模塊、控制模塊、存儲模塊連接,所述聯網模塊與存儲模塊連接。
優選的,所述感應單元可將感應到的信息輸送進入處理單元中,所述處理單元可根據感應單元中的信息進行分析并匹配出合適的對話通過揚聲器傳出,能夠實現與使用者的交互體驗。
優選的,所述識別模塊可對攝像頭拍攝的視頻進行手勢、人臉、表情的識別,所述語言識別模塊可對麥克風拾取的音頻文件進行分析識別并轉換成文字,所述交互模塊能夠對語言識別模塊中的文字進行分析,并與存儲模塊中的語言庫進行匹配,且能夠通過文字信息向控制模塊下達相對應的命令,所述聯網模塊能夠對存儲模塊中的語言庫進行更新。
優選的,所述定位模塊能夠對主體的位置進行定位,所述傳輸模塊可將定位模塊中的位置信息與處理單元中的信息發送到移動終端中。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兆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兆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9072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