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分體式過程校驗儀及其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87980.X | 申請日: | 2020-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8476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2 |
| 發明(設計)人: | 金紅霞;俞利明;黃萍;黃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控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D18/00 | 分類號: | G01D18/00;G05B19/042;G08C17/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漢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體式 過程 校驗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發明涉及過程校驗儀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分體式過程校驗儀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校驗儀主機,用于接收操作終端發出的校驗指令,生成用于校驗的輸出信號值,轉換后輸入待測儀表,或接收待測儀表反饋的輸入信號,轉換后反饋給操作終端顯示;操作終端,用于設置需校驗的校驗信號,向校驗儀主機發出校驗指令,或接受校驗儀主機反饋的校驗結果。將傳統的過程校驗儀進行分離,將分離出來的顯示和操作部分形成獨立的模塊,操作終端和校驗儀主機通過藍牙建立連接。同時,分體式過程校驗儀還具有遠程互聯的能力,可以共享另一臺校驗儀的信號數據。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過程校驗儀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分體式過程校驗儀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過程校驗儀是一種工業中常用的測量儀器,一般的為手持的由電池供電的便攜式的信號校驗儀,具有測量和輸出兩種功能,可以測量和輸出電壓、電流、電阻以及熱電偶、熱電阻等多種信號。傳統的手持式過程校驗儀是包括信號微處理器、輸入輸出模塊、電源模塊、顯示屏和按鍵等組成的一體式校驗儀,廣泛應用于現場測控儀表的檢定和維護。
現有的一體式的過程校驗儀,顯示操作和校驗測量集成于一體,通過按鍵切換信號類型或輸出信號值,并通過顯示屏查看當前測量數據,通常顯示和按鍵時固定在主機上的,也有部分廠家的校驗儀可以調節顯示角度。
現有的一體式的過程校驗儀,具有以下缺陷:
(1)在現場檢定和維護中,操作人員需近距離對被檢儀表完成檢定或維護。當被檢儀表的安裝位置不便于人員操作校驗儀或查看校驗儀上測量數據時,增加了操作難度,并存在操作復雜、易出錯甚至無法完成檢定等問題。
(2)當需要對兩個遠距離但有信號關聯的現場儀表進行調試時,需要在給一臺設備輸入信號的同時測量另一臺設備的輸出信號,以確定設備是否正常工作。現有技術下,這兩個設備都需要配至少一名工作人員進行操作,并通過對講機或語音通話獲得對方的信號數據,不僅實時性差還增加了人力成本。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分體式過程校驗儀及其使用方法,將傳統的過程校驗儀進行分離,將分離出來的顯示和操作部分形成獨立的模塊(操作終端),余下的部分作為校驗儀主機,操作終端和校驗儀主機通過藍牙建立連接。同時,分體式過程校驗儀還具有遠程互聯的能力,可以共享另一臺校驗儀的信號數據。
本發明的上述發明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分體式過程校驗儀,包括:校驗儀主機和操作終端;
所述校驗儀主機,用于接收所述操作終端發出的校驗指令,并對所述校驗指令進行解碼,通過硬件電路和軟件算法,生成用于校驗的輸出信號值,并通過DA模塊轉換后輸入待測儀表,或接收所述待測儀表向所述校驗儀主機反饋的用于表示校驗結果的輸入信號,通過AD模塊轉換后反饋給所述操作終端顯示;
所述操作終端,用于設置需校驗的校驗信號,包括信號類型和信號值,向所述校驗儀主機發出所述校驗指令,或接受所述校驗儀主機反饋的校驗結果,并顯示;
所述校驗儀主機與所述操作終端分體設計,并通過藍牙信號連接,實現所述校驗儀主機與所述操作終端實時交互。
進一步地,所述校驗儀主機,具體包括:主機微處理器、AD模塊、DA模塊、信號輸入端子、信號輸出端子、主機藍牙模塊、主機鋰電池、主機電源管理模塊;
當對所述待測儀表輸入校驗信號時,所述校驗儀主機通過所述主機藍牙模塊接收所述操作終端發出的所述校驗指令,在所述主機微處理器中對所述校驗指令進行解碼,通過硬件電路和軟件算法,生成用于校驗的輸出信號值,并進一步通過所述DA模塊將輸出信號值轉換成模擬信號,經由所述信號輸出端子輸入所述待測儀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控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未經浙江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控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8798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