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環吡啶酮類衍生物、其合成方法及其用途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87793.1 | 申請日: | 2020-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50723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2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周玉;余孝其;周倩;冉小云;王善強;劉小春;張錦;唐會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471/04 | 分類號: | C07D471/04;C07D513/04;C09K11/06;A61P31/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張娟;鄭勇力 |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吡啶 酮類 衍生物 合成 方法 及其 用途 | ||
本發明屬于有機化合物(藥物)合成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環吡啶酮類衍生物、其合成方法及其用途。針對現有技術中雙環吡啶酮類化合物的合成過程中用到的原料、催化劑和反應條件具有毒性、危險性比較高等特點。本發明提供了一系列雙環吡啶酮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該類雙環吡啶酮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可以通過廉價、低毒性的檸檬酸進行合成,生產成本低,且合成的過程簡單。該類衍生物能夠作為中間體進一步合成各種結構的雙環吡啶酮類化合物,非常適宜于工業化的生產。該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和熒光特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有機化合物(藥物)合成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環吡啶酮類衍生物、其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術
雙環吡啶酮類化合物是一種以氮原子為連接點的稠雜環化合物,因其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而成為合成化學家研究的熱點。眾多研究顯示雙環吡啶酮類化合物可作為ACE抑制劑、人體鼻病毒3C-蛋白酶抑制劑、鈣通道阻滯劑、周期素激酶抑制劑等。其顯現出抗腫瘤、抗病毒、抗菌、抗瘧疾、抗糖尿病等廣泛的生物活性。臨床上常用于癌癥(胃癌、肝癌、皮膚癌、白血病等)治療的喜樹堿、用于老年癡呆治療的石杉堿甲等,這些藥物分子中均含有雙環吡啶酮結構母環,其結構如下。
雙環吡啶酮結構的構建方法從最初環上的重排,到分子內關環、分子間
反應,發展到金屬試劑促進的環合反應。但已報道的合成方法大多以過渡金屬、酸、堿等作為催化劑,使用有毒溶劑且反應條件苛刻。雖然這類原料、催化劑和反應條件具有毒性、危險性比較高等特點,但在雙環吡啶酮類化合物的合成過程中由于缺少替代的合成方法,它們仍在廣泛使用。
由于雙環吡啶酮結構合成中存在上述的問題,導致雙環吡啶酮結構的化合物在應用方面受到較多的限制。
檸檬酸是重要的有機小分子,在化學工業,食品業,化妝業等具有極多的用途。但是作為廉價原料用于有機合成領域相對較少。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雙環吡啶酮類化合物的合成過程中用到的原料、催化劑和反應條件具有毒性、危險性比較高等特點。本發明提供一種雙環吡啶酮類衍生物、其合成方法及其用途。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的構建雙環吡啶酮結構的方法,該合成方法采用廉價、毒性低的檸檬酸作為原料,無需使用任何有毒溶劑,反應條件溫和,適宜于工業化生產。
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體、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
其中,其中,R1、R2選自H、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10元雜環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20元雜芳基、羧基;其中,所述取代基是C1~C10烷基、C6~C20芳基、C1~C10烷氧基、C1~C10酯基、氰基、羥基、羧基、鹵素或硝基;
X1選自S、O、NH。
優選的,所述R1、R2選自H、苯基、4-取代苯基、5元雜芳基、5-取代5元雜芳基、苯乙烯基或羧基;
優選的,所述R1、R2選自H、苯基、或羧基;其中,R4選自C1-C10酯基;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R1、R2選自H、苯基或羧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華大學,未經西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8779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