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機載雷達輕小型屏蔽匯流條及其制作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86988.4 | 申請日: | 2020-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4824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05 |
| 發明(設計)人: | 陳凱;王朋;殷忠義;丁軻;王燕宇;廉云龍;楊露;張明皓;方少峰;李志遠;金凌星;龍曉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1R25/16 | 分類號: | H01R25/16;H01R13/6581;H01R43/02;H01R43/2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機載 雷達 小型 屏蔽 匯流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機載雷達輕小型屏蔽匯流條及其制作方法,所述機載雷達輕小型屏蔽匯流條包括蓋板、匯流條、絕緣體、殼體、若干對輸入導線以及若干對輸出導線,匯流條上開有與蓋板上的第一通孔位置一一對應的第二通孔,絕緣體設有凹槽,匯流條內嵌于所述絕緣體的凹槽內,輸入導線依次穿過蓋板上的第一通孔、匯流條上的第二通孔,輸入導線與匯流條電連接,輸出導線依次穿過匯流條上的第二通孔以及蓋板上的第一通孔,輸出導線與匯流條電連接,絕緣體內嵌于殼體內,蓋板與所述殼體的開口面固定連接;本發明的優點在于:解決機載雷達系統電源走線的空間以及重量限制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載雷達技術領域,更具體涉及一種機載雷達輕小型屏蔽匯流條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戰場偵察監視裝備的高速發展,對提升機載雷達探測威力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工程上一般通過增大天線尺寸和增加雷達發射功率兩種途徑提升雷達探測威力,但增大機載雷達天線尺寸受限于載機平臺安裝空間,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增大雷達發射功率也成為了必然選擇。目前大型機載雷達發射功率一般由幾千瓦到幾十千瓦,由于機載平臺空間限制、對設備可靠性及環境適應性等各方面嚴苛的要求,隨著發射功率得不斷提升機載雷達系統電源走線日益成為難點。傳統機載雷達采用連接器加電纜的走線方式,受到走線空間及重量限制,同時難以達到高可靠性及環境適應性要求,難以解決大功率情況下安全性設計及高效率傳輸等問題。
中國專利申請號CN201810428636.4,公開了一種飛機光纖航姿系統改裝方法,用HJL-31/31A光纖航姿系統對HZX-1/1M型航姿系統進行原位替換;采用光纖陀螺替代原機電陀螺、采用液晶顯示器替代原機電式儀表顯示;并對HJL-31/31A光纖航姿系統的供電方式重新設計,左右系統獨立供電,解決因電源故障導致左右系統同時失效的可能;HJL-31/31A光纖航姿系統采用8位校羅差方式,將飛機推360度,并在8個方位進行誤差記錄、存儲在航姿計算機,再將飛機推360度,選兩三個方位進行驗證,基本上推兩次就能完成飛機的校羅差,大大減少了工作量,節約了維護時間。雖然其申請文件中提到了匯流條,但是首先其應用場景不是機載雷達領域,其次沒有具體提供匯流條進行電源走線的裝置以及方法,難以解決機載雷達系統電源走線的空間以及重量限制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現有技術機載雷達走線方式難以解決機載雷達系統電源走線的空間以及重量限制問題。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手段實現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機載雷達輕小型屏蔽匯流條,包括蓋板、匯流條、絕緣體、殼體、若干對輸入導線以及若干對輸出導線,所述蓋板上開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匯流條上開有與蓋板上的第一通孔位置一一對應的第二通孔,所述絕緣體設有凹槽,所述匯流條內嵌于所述絕緣體的凹槽內,所述輸入導線依次穿過蓋板上的第一通孔、匯流條上的第二通孔,輸入導線與匯流條電連接,輸出導線依次穿過匯流條上的第二通孔以及蓋板上的第一通孔,輸出導線與匯流條電連接,輸出導線和輸出導線分別連接電源的兩端,所述殼體為一端具有開口的空心結構,所述絕緣體內嵌于殼體內,蓋板與所述殼體的開口面固定連接。
本發明通過輸入導線、輸出導線以及匯流條整體加工設計,將輸入導線和輸出導線分別連接電源兩端,匯流條用于走線,避免了傳統機載雷達電纜走線方式帶來的缺陷,以匯流條實現走線,整體輕便,避免連接過多線纜,節省走線空間,整體結構輕便,重量小,解決機載雷達系統電源走線的空間以及重量限制問題。
進一步地,所述機載雷達輕小型屏蔽匯流條還包括若干線夾,所述線夾位于蓋板上方,所述輸入導線的一端以及輸出導線的另一端均分別穿過線夾鎖緊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機載雷達輕小型屏蔽匯流條還包括若干墊片,所述蓋板與所述匯流條之間設置墊片,所述墊片絕緣,墊片用于隔離匯流條和蓋板。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一一對應,從俯視看,所述第一通孔與所述第二通孔重合。
進一步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未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8698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