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秸稈加筋土基材的生態護坡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86470.0 | 申請日: | 2020-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2323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29 |
| 發明(設計)人: | 李麗華;范城彬;肖衡林;馬強;陶高梁;劉永莉;李文濤;裴堯堯;周鑫隆;鐘楚珩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D17/20 | 分類號: | E02D17/20 |
| 代理公司: | 武漢科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吳艷姣 |
| 地址: | 430068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秸稈 加筋土 基材 生態 護坡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一種基于秸稈加筋土基材的生態護坡方法。包括秸稈加筋土基材、植物凈籽和土木格柵,秸稈加筋土基材包括主料和輔料,主料包括秸稈和普通黃土,兩者加水混合成秸稈加筋土,輔料包括木霉菌、鉀鹽、微量元素肥、石灰、聚乙烯醇粉末,其中秸稈在聚乙烯醇溶液中浸泡過一段時間。護坡方法:先平整坡面,在坡面上開挖土層孔洞,將籠狀的土工格柵一部分嵌入孔洞中,并填入秸稈加筋土基材,邊坡表面及土木格柵表面覆蓋一層秸稈加筋土基材與植物凈籽的混合物,完成護坡基材的構筑。本發明可以有效的回收利用廢棄秸稈,減少環境污染,同時改善生態護坡基材穩定性能較差和基材土壤貧瘠的現狀。該方法成本低廉,應用前景廣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態護坡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基于秸稈加筋土基材的生態護坡方法,屬于邊坡防護、水土保持和生態恢復領域。
背景技術
我國作為世界上主要的產糧國家,每年都會產生很多秸稈,在許多地方成為農業廢棄物,對環境產生巨大壓力,有些秸稈由于得不到有效利用,因無處堆放多被焚燒,直接污染環境。因此,合理利用秸稈資源,實現農業廢棄物的可持續利用已成為日益迫切的課題。同時,針對一些土壤貧瘠的邊坡,其不利于植物的生長,普通客土層雖有一定的肥力和土壤活性,但是客土層其厚度比較薄,供給養分和肥料的能力比較有限,只能解決短期供給養分的問題,不利于植被的長期生長發育。其次是普通客土層與需要修復的邊坡沒有很好的黏結力,無法起到加筋的作用,一旦遇到稍微惡劣的天氣情況,就有可能對邊坡的穩定造成威脅,甚至出現小滑坡的現象。因此,選取適合的基材以及有效的使用方法能為邊坡修復工程提供更好的效果。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秸稈加筋土基材的生態護坡方法,能夠穩定邊坡,避免邊坡水體流失,同時滿足植生需求,具有良好的生態效應。
一種基于秸稈加筋土基材的生態護坡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需要進行修復的坡面修繕平整,清除尖刺突起物,防止土工格柵受到尖銳物或硬物的損壞;
(2)將土木格柵折疊成籠狀;
(3)測量好已經預先折疊成籠狀的土工格柵長、寬、高,得出其體積,再以其體積為基準在邊坡上挖多排孔洞,已經預先折疊成籠狀的土工格柵的中下部能夠嵌入孔洞中;
(4)將預先折疊成籠狀的土工格柵的中下部嵌入孔洞中,上中部露在孔洞之上,在已經嵌入開挖孔洞的土工格柵內填入已經配置好的秸稈加筋土基材;
(5)待孔洞內填滿秸稈加筋土基材之后,再將秸稈加筋土基材與植物凈籽混合鋪在坡面之上,使其形成保護層,其厚度一般為5~10cm。
上述的一種基于秸稈加筋土基材的生態護坡方法,所述步驟(3)中,相鄰的兩排孔洞上下錯開,形成三角形穩定結構。
上述的一種基于秸稈加筋土基材的生態護坡方法,所述步驟(2)中,將土木格柵折疊成長方體籠狀。優選地,所述長方體籠狀的頂面和底面為田字格形狀。田字格能更好地穩定籠內的秸稈加筋土基材。
上述的一種基于秸稈加筋土基材的生態護坡方法,所述步驟(5)中,待孔洞內填滿秸稈加筋土基材之后,先采用噴霧澆水方式將邊坡澆透,使土壤有一定的粘結力,再將秸稈加筋土基材與植物凈籽混合鋪在坡面之上,使其形成保護層,其厚度一般為5~10cm。采用噴霧澆水方式將邊坡澆透,使土壤有一定的粘結力,澆透的標準為觸摸時手上有泥水混合物,而不是團聚的泥土顆粒,且不能出現明顯的泥水濁液流出,以免引起水土流失。具有粘結力的土壤能跟秸稈加筋土基材更好地混合,解決濕潤的基材與干燥的邊坡不能有機結合的問題。
上述的一種基于秸稈加筋土基材的生態護坡方法,還包括步驟:(6)保護層形成后,在邊坡覆蓋無紡布,澆透水使保護層穩定,完成護坡基材的構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工業大學,未經湖北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8647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