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將壟作與秸稈還田相結合研究土壤流失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85955.8 | 申請日: | 2020-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2998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5 |
| 發明(設計)人: | 李洪麗;沈海鷗;王宇;韓興;郭巍;李春麗;趙占軍;車曉翠;張春燕;葉青;宋金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3/24 | 分類號: | G01N33/24 |
| 代理公司: | 合肥順超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陳慕;朱守鑫 |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壟作 秸稈 還田 相結合 研究 土壤 流失 方法 | ||
1.一種將壟作與秸稈還田相結合研究土壤流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調查區域生產習慣,根據研究需要,選擇符合農民生產習慣的橫壟和順壟耕作方式與秸稈還田方式,耕作方式與秸稈還田方式組合成橫壟、橫壟壟溝秸稈平鋪、橫壟壟溝秸稈深埋、順壟、順壟壟溝秸稈平鋪和順壟壟溝秸稈深埋;
S2:室內模擬試驗土槽建設,在試驗土槽底部均勻設置排水孔,用紗布填充排水孔,在土槽底部鋪設細砂,細砂上部鋪設一層細紗布,然后鋪設犁底層;
S3:土槽壟作規格設計,調查當地生產習慣,設計壟作高度與壟間距,根據土槽規格,設計橫壟壟長,沿土槽長度方向布設三個壟和三個壟溝,設計順壟壟長,壟兩側各有一個壟溝;
S4:秸稈還田形式,根據地區秸稈產出量,計算土槽面積上秸稈還田數量,秸稈按照機械收割時粉碎長度切碎,秸稈壟溝深埋埋設在犁底層上部壟溝下部位置,秸稈壟溝覆蓋將秸稈均勻鋪設在壟溝位置;
S5:降雨設備調試,調節降雨覆蓋面積、降雨高度與降雨均勻度;
S6:測定基本指標與監測過程指標,采用30mm/h降雨強度進行預降雨至路面產流為止,采用降雨強度為45mm/h和60mm/h,試驗開始后,記錄產流時間,其后每隔2-5min接取徑流泥沙樣品;
S7:處理后期樣品,模擬降雨結束后,稱取徑流泥沙的總質量,將其靜置6-8h后,倒掉上清液并轉移至鋁盒中;
S8:徑流的結果分析,在所用降雨強度條件下,順壟、順壟壟溝秸稈平鋪和順壟壟溝秸稈深埋的產流速率均比橫壟、橫壟壟溝秸稈平鋪和橫壟壟溝秸稈深埋的產流速率大;
S9:泥沙的結果分析,順壟壟溝秸稈平鋪方式對減少泥沙的效果顯著,在橫壟壟破之前,其泥沙流失速率大于橫壟、橫壟壟溝秸稈平鋪和橫壟壟溝秸稈深埋三種形式,而在壟破之后,其泥沙流失速率小于橫壟、橫壟壟溝秸稈平鋪和橫壟壟溝秸稈深埋三種方式,但橫壟、橫壟壟溝秸稈平鋪和橫壟壟溝秸稈深埋方式下其攔蓄泥沙,減少土壤侵蝕效果比順壟及順壟壟溝秸稈深埋的方式效果顯著,因此在不同壟作和秸稈還田相結合方式下,對徑流泥沙有不同的控制效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將壟作與秸稈還田相結合研究土壤流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7中的處理后期樣品還包括在105℃條件下進行烘干,并稱取其質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將壟作與秸稈還田相結合研究土壤流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的基本指標包括土壤pH值、土壤有機質與土壤機械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將壟作與秸稈還田相結合研究土壤流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的降雨設備為下噴式人工模擬降雨系統。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將壟作與秸稈還田相結合研究土壤流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秸稈還田方式包括壟溝平鋪和壟溝秸稈深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將壟作與秸稈還田相結合研究土壤流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的切碎范圍在12-17c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將壟作與秸稈還田相結合研究土壤流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土槽四周與土體結合處壓實。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將壟作與秸稈還田相結合研究土壤流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8中徑流的結果分析情況還包括在橫壟、橫壟壟溝秸稈平鋪和橫壟壟溝秸稈深埋產生破壟狀態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農業大學,未經吉林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85955.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塑料椅背靜電噴漆系統
- 下一篇:一種管道預制智能組對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