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傳輸數據的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79206.4 | 申請日: | 2015-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9152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19 |
| 發明(設計)人: | 朱俊;林英沛;羅俊;龐繼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5/00 | 分類號: | H04L5/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強;李稷芳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傳輸 數據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傳輸數據的方法和裝置。該方法包括:該原發接入點根據判定參數,進行判定處理,該判定處理用于判定是否允許該空間復用鏈路的復用發送設備使用該原發鏈路的全部或部分時頻資源傳輸數據;該原發接入點根據該判定處理的判定結果,生成空間復用傳輸信令;該原發接入點發送該空間復用傳輸信令,以便于該復用發送設備根據該空間復用傳輸信令,進行基于該空間復用鏈路的數據傳輸處理。本發明實施例的傳輸數據的方法和裝置,能夠降低原發鏈路和空間復用鏈路傳輸數據時的相互干擾,提高傳輸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通信領域,并且更具體地,涉及傳輸數據的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在某些網絡,例如,無線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簡稱:WLAN)中,為了避免傳輸數據時發生碰撞而造成干擾,采用載波監聽多址接入/沖突避免(英文: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簡稱:CSMA/CA)的信道接入機制。根據CSMA/CA機制,所有的站點(英文:Station,簡稱:STA)在完成一個幀的發送后,必須等待一段很短的時間才能發送下一幀,這段時間叫做幀間間隔。幀間間隔的長短取決于站點要發送的幀的類型,高優先級幀的幀間間隔較短,,低優先級幀的幀間間隔較長,因此,高優先級幀的發送等待時間較短,低優先級幀的等待時間較長,從而,高優先級幀較低優先級幀相比,可以優先獲得發送權,即,如果低優先級幀尚未發送而高優先級幀已開始發送,即,信道狀態處于忙狀態,則禁止低優先級幀的發送,并等待高優先級幀發送完畢,即,信道狀態處于空狀態,允許低優先級幀的發送,使得在某一個時段內,信道內僅有一個STA在發送,以避免碰撞的發生。
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為了提高密集場景下的系統吞吐量,引入了空間復用(英文:Spatial Reuse,簡稱:SR)概念,在一定的場景或者條件下允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站點使用相同的時頻資源(即,在同一時段內使用同一信道)進行傳輸。例如,如圖1所示,STA1和STA2向接入點(英文:Access Point,簡稱:AP)AP1發送上行數據(以下,將AP1與STA1、STA2之間的鏈路統稱為原發鏈路)的同時,STA5使用原發鏈路的全部或部分時頻資源與接入點AP2進行數據傳輸(以下,將AP2與STA5之間的鏈路稱為空間復用鏈路)。由于,空間復用鏈路傳輸數據時占用的是原發鏈路的全部或部分時頻資源,因此,無法確保在某一時段內,信道內僅有一個STA在發送數據,因而,引入空間復用會增大鏈路之間的相互干擾,影響傳輸質量。
因此,需要一種有效的干擾控制機制,以降低原發鏈路和空間復用鏈路之間的干擾,提高傳輸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傳輸數據的方法和裝置,以降低原發鏈路和空間復用鏈路傳輸數據時的相互干擾,提高傳輸質量。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傳輸數據的方法,該方法應用于包括原發鏈路和空間復用鏈路傳輸數據的通信系統,該原發鏈路設置在原發接入點和原發站點之間,該方法包括:該原發接入點根據判定參數,進行判定處理,該判定處理用于判定是否允許該空間復用鏈路的復用發送設備使用該原發鏈路的部分或全部時頻資源傳輸數據;該原發接入點根據該判定處理的判定結果,生成空間復用傳輸信令;該原發接入點發送該空間復用傳輸信令,以便于該復用發送設備根據該空間復用傳輸信令,進行基于該空間復用鏈路的數據傳輸處理。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實現方式中,該空間復用傳輸信令包括用于指示禁止該復用發送設備使用該原發鏈路全部或部分時頻資源的第一空間復用傳輸信令,或該空間復用傳輸信令包括用于指示允許該復用發送設備使用該原發鏈路全部或部分時頻資源的第二空間復用傳輸信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7920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