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加熱制冷一體鍋及加熱制冷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78029.8 | 申請日: | 2020-1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9345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3 |
| 發明(設計)人: | 晏飛;戴煜昊;周潤;付靈懿;殷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5B21/04 | 分類號: | F25B21/04;F25B49/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徐澍 |
| 地址: | 212003***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加熱 制冷 一體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加熱制冷一體鍋及加熱制冷方法,所述一體鍋包括框架、鍋體組件、工控機、半導體制冷片和溫控箱。所述方法包括加熱方法和制冷方法。本發明的加熱制冷一體鍋,具有體積小、成本低、溫控范圍?20℃~200℃等特點,解決現有加熱制冷裝置能耗大、成本高、功能受限、適用范圍狹小等問題,對溫度精度要求不高的實驗有普遍意義。本發明的加熱制冷一體鍋的加熱制冷方法,實現了半導體制冷片熱端能量的循環利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加熱和制冷組合系統,具體涉及一種加熱制冷一體鍋及加熱制冷方法。
背景技術
制冷和加熱設備作為化學、材料、食品、醫學實驗室必備的實驗室儀器,其需求日益凸 出。
在制冷方面,實驗一般采用冰鹽浴的操作方式,因為冰鹽最低溫度由配比確定,制備時 間長,且工作一段時間后,溫度上升,所以該方式存在損耗嚴重、操作復雜、溫控精度低和 維持時間短等問題。作為替代,實驗室使用低溫儀器制冷以提供低溫環境。中國專利CN201410619717.4公開了一種大容量高精度液體裝置,其裝置能有效降溫,高精度溫控,因為該類儀器通常使用壓縮機、制冷液等方式進行制冷,所以其體積較大,價格昂貴。低溫恒溫槽可用于溫控精度要求較高的實驗場合,但制冷效率低、噪音大且造價昂貴;另外一種低溫儀器冷卻循環水機體積小、制冷迅速,但其因水循環的工作方式,從而用水量過大,適用范圍小,價格昂貴,無法廣泛推廣。
在加熱方面,實驗一般采用油浴鍋加熱的操作方式,這種方式操作簡便。中國專利CN201410635298.3公開了一種油浴鍋與磁力攪拌器組合儀裝置,因為該裝置僅具有實驗加熱 及攪拌功能,所以無法滿足進行室溫以下的反應。
所以,需要新研制一種操作簡單、溫控范圍為適中且能夠實現制冷和加熱一體化的實驗 設備。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是為解決現有加熱制冷裝置能耗大、成本高、功能受限、適用范圍狹小等問題, 提供一種新型加熱制冷一體鍋。
本發明具有體積小、成本低、溫控范圍-20℃-200℃等特點,對溫度精度要求不高的實驗 有普遍意義。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加熱制冷一體鍋,包括框架、鍋體組件、工控機、半導體制冷片和溫控箱。所述的 框架內部由上至下依次安裝有所述鍋體組件、半導體制冷片和溫控箱,所述工控機安置在所 述框架的一側壁上。
所述的框架為具有空腔的方形框架,框架頂板上開有安置鍋體組件的圓形通孔,框架一 側板上開有安裝工控機的矩形通槽。
所述的鍋體組件包括鍋體、第一微型泵、弧形加熱棒、第一溫度傳感器、磁力攪拌器和 油浴循環管。其中所述的鍋體設有環狀外翻邊;鍋體的內底部開有2個設定間距的通孔,其 中一通孔中安裝有穿伸所述鍋體的油浴循環管,另一通孔中安裝有穿伸所述鍋體的弧形加熱 棒;鍋體的外底部安裝有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和所述磁力攪拌器。所述的弧形加熱棒的電熱 絲部分安裝在鍋體的內底部,所述的第一微型泵安裝在所述框架的另一側壁上,第一微型泵 的兩端分別與油浴循環管的兩端連通,所述油浴循環管的上部分連通鍋體和第一微型泵,下 部分呈矩形曲折狀,矩形曲折部分緊貼下方的半導體制冷片和溫控箱。其中所述的弧形加熱 棒,磁力攪拌器、第一微型泵和第一溫度傳感器分別與所述工控機電連接。
所述的工控機包括箱體、觸摸屏、中央控制器和交直流轉換器。其中所述的箱體安裝在 框架一側板開有的矩形通槽中。所述的觸摸屏安裝在箱體上,所述的中央控制器安裝在箱體 內部,電路線穿過箱體分別與觸摸屏和交直流轉換器相連。所述的交直流轉換器安置在框架 內底部,電路線穿過工控機與中央控制器相連。
所述的半導體制冷片為多組偶數制冷片。半導體制冷片成對的布置在溫控箱的回收箱箱 蓋凹槽上表面,其底部粘連在回收箱箱蓋上,電路線穿過工控機箱體與中央控制器相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科技大學,未經江蘇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7802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