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站發射設備及其供電管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77566.0 | 申請日: | 2020-1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8395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9 |
| 發明(設計)人: | 李勇軍;周金龍;肖世彬;陳健;盧旭城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國人無線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52/02 | 分類號: | H04W52/02;H04W88/08;H03F1/02;H03F3/2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盈方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03 | 代理人: | 周才淇;趙李 |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站 發射 設備 及其 供電 管理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站發射設備及其供電管理方法,該基站發射設備包括主控模塊;與主控模塊連接的基帶信號調制模塊,用于將基帶信號調制為高頻信號;與基帶信號調制模塊連接的輸入功率檢測模塊,用于檢測輸入信號的功率;與所述輸入功率檢測模塊連接的放大模塊,用于對通過所述輸入功率檢測模塊的輸入信號進行放大;與所述放大模塊連接的輸出功率檢測模塊,用于檢測輸出信號的功率;與所述主控模塊、放大模塊連接的電源管理模塊,用于根據所述主控模塊的指令管理所述放大模塊的功率。本發明可實現對放大模塊的功率進行智能化管理,從而可實現降低能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通信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站發射設備及其供電管理方法。
【背景技術】
5G通信系統中,因無線頻率升高和傳輸速率大幅提升,系統運營能耗非常高,所以降低能耗成為了一個艱巨的挑戰,不但要求系統各子模塊的效率提高,能耗降低,同時要求在各種網絡環境和功率條件下都能達到節能的目的。
功率放大器作為無線通信系統能耗的主要部件,系統對功率放大器效率的要求越來越高,成為降低能耗的重點領域。因此,亟需一種降低能耗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站發射設備及其供電管理方法,可實現降低放大模塊的能耗。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基站發射設備,包括:主控模塊;與主控模塊連接的基帶信號調制模塊,用于將基帶信號調制為高頻信號;與基帶信號調制模塊連接的輸入功率檢測模塊,用于檢測輸入信號的功率;與所述輸入功率檢測模塊連接的放大模塊,用于對通過所述輸入功率檢測模塊的輸入信號進行放大;與所述放大模塊連接的輸出功率檢測模塊,用于檢測輸出信號的功率;與所述主控模塊、放大模塊連接的電源管理模塊,用于根據所述主控模塊的指令管理所述放大模塊的功率;與所述主控模塊、基帶信號調制模塊、輸入功率檢測模塊、輸出功率檢測模塊連接的信號分析模塊,用于檢測和分析輸入信號功率、輸出信號功率,將部分信號反饋給所述基帶信號調制模塊,根據分析結果通過所述主控模塊、所述電源管理模塊管理所述放大模塊的功率。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放大模塊為多路Doherty結構的放大器。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主控模塊在輸入信號功率超過預設門限時通過所述電源管理模塊打開所述放大模塊的對應的峰值放大鏈路,在輸出信號功率低于預設門限時通過所述電源管理模塊關閉所述放大模塊的對應的峰值放大鏈路。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放大模塊包括:功率分配器,所述功率分配器連接到所述輸入功率檢測模塊,用于將輸入信號分成若干份;與所述功率分配器連接的主路放大鏈路和第一峰值放大鏈路,所述主路放大鏈路和第一峰值放大鏈路并聯,其中,所述主路放大鏈路包括順次連接的主路驅動放大器、第一隔離器、主路放大器和第一1/4波長線;所述第一峰值放大鏈路包括順次連接的第二1/4波長線、第一峰值路驅動放大器、第二隔離器、第一峰值路放大器和第三1/4波長線,所述第三1/4波長線還接受所述第一1/4波長線的輸出。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電源管理模塊與所述主路驅動放大器、主路放大器、第一峰值路驅動放大器、第一峰值路放大器連接。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放大模塊還包括:與所述功率分配器連接的第二峰值放大鏈路,所述第二峰值放大鏈路與所述主路放大鏈路、第一峰值放大鏈路并聯;第二峰值放大鏈路包括順次連接的第一1/2波長線、第二峰值路驅動放大器、第三隔離器、第二峰值路放大器和第四1/4波長線,所述第四1/4波長線還接受所述第三1/4波長線的輸出,所述第四1/4波長線與所述輸出功率檢測模塊連接。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電源管理模塊與所述主路驅動放大器、主路放大器、第一峰值路驅動放大器、第一峰值路放大器、第二峰值路驅動放大器、第二峰值路放大器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國人無線通信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國人無線通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7756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