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內襯塑料管的制造設備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76747.1 | 申請日: | 2020-1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4952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24 |
| 發明(設計)人: | 陳江慧;金崇陽;劉躍明;霍福磊;褚展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臨海偉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63/34 | 分類號: | B29C63/34;F16L9/12;B29L2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紅芳 |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內襯 塑料管 制造 設備 方法 | ||
1.一種內襯塑料管的制造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14)及設置于機架(14)上的定位機構(1)、縮徑機構(2)、固定機構(3)和牽引機構,所述定位機構(1)用于支撐穩固塑料管(6),固定機構(3)用以將內襯鋼管(7)固定安裝在機架(14)上,塑料管(6)、縮徑機構(2)和內襯鋼管(7)位于同一水平直線上;所述牽引機構包括牽引夾具(5)、牽引繩(8)、定滑輪組件(4)和卷揚機(9),牽引夾具(5)固定裝配在塑料管(6)靠近縮徑機構(2)的一端端口上,牽引繩(8)的一端與牽引夾具(5)固定連接,牽引繩(8)的另一端依次穿過縮徑機構(2)和內襯鋼管(7)的內部空間后,繞過定滑輪組件(4)與卷揚機(9)連接;在卷揚機(9)的運行作用下可通過牽引繩(8)拉動塑料管(6)向前移動,塑料管(6)通過縮徑機構(2)發生縮徑變形后,進入內襯鋼管(7)的內部空間內并脹緊于內襯鋼管(7)的內表面,即可制得內襯塑料管;
所述定滑輪組件(4)包括定滑輪支座(43)、滑輪軸(41)和定滑輪(42),定滑輪支座(43)底部通過內六角圓柱頭螺釘固定在機架(14)上,定滑輪(42)通過滑輪軸(41)安裝在定滑輪支座(43)上;所述定滑輪支座(43)上設有缺口,以方便牽引繩(8)繞過定滑輪(42)后,從定滑輪支座(43)上的缺口穿過并與卷揚機(9)連接;
所述牽引夾具(5)包括拉頭(51)、脹套(52)、頂套(53)以及吊環(54);所述牽引夾具與塑料管(6)配合使用,其裝配好后,塑料管(6)的一個端部為錐型端部,其由原塑料管的圓形端部切多道三角形缺口并縮緊而成;
所述脹套(52)設置于塑料管(6)的錐型端部內,且與塑料管(6)的錐型端部緊貼,拉頭(51)置于塑料管(6)內并與脹套(52)相互套合緊貼,頂套(53)套置于塑料管(6)的錐型端部外,且頂套(53)與塑料管(6)的錐型端部緊貼;
所述頂套(53)的中間設有孔,所述吊環(54)上的螺栓穿過頂套(53)上的孔與設置于塑料管(6)內的拉頭(51)連接;在吊環(54)拉緊拉頭(51)的作用下,能夠使塑料管(6)向前移動,塑料管(6)通過縮徑機構(2)發生縮徑變形后,進入內襯鋼管(7)的內部空間內并脹緊于內襯鋼管(7)的內表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襯塑料管的制造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機構(1)包括滾輪座(11)和設置于滾輪座(11)上的滾輪(12),滾輪座(11)底部通過內六角圓柱頭螺釘(13)固定在機架(14)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襯塑料管的制造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縮徑機構(2)包括縮徑模具底座(21)及固定設置在縮徑模具底座(21)上的縮徑模具(22),所述縮徑模具(22)上設有貫穿其本體左右兩端的縮徑孔,縮徑孔的左端進口為喇叭口形狀的縮口段,縮徑孔的右端出口為圓孔形狀的定徑段;塑料管(6)、縮徑機構(2)的縮徑孔和內襯鋼管(7)三者的中心線在同一直線上;所述縮徑模具(22)的材質選用模具鋼Cr12MoV。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襯塑料管的制造設備,其特征在于固定機構(3)的數量為2組,分別固定在內襯鋼管(7)的左端兩端;所述固定機構(3)包括固定壓板(32)和固定底座(31),固定底座(31)底部通過內六角圓柱頭螺釘固定在機架(14)上,固定壓板(32)與固定底座(31)對接安裝在一起能夠形成一個用于卡箍固定內襯鋼管(7)的卡箍腔,且固定壓板(32)與固定底座(31)通過六角螺栓(33)及相配的螺母(34)固定安裝在一起。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內襯塑料管的制造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壓板(32)與固定底座(31)對接安裝形成的卡箍腔中,卡箍腔的內表面設有多道線槽,以保證對內襯鋼管(7)的夾緊固定。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襯塑料管的制造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脹套(52)的頭部為錐型,其內部中空,頭部切割分成多道缺口;所述拉頭(51)上設有螺紋孔,用于連接吊環(54)。
7.一種內襯塑料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驟:
1)將內襯鋼管(7)固定安裝在固定機構(3)上,控制內襯鋼管(7)的長度,且使內襯鋼管(7)距離固定底座(31)底面10-20cm;
2)處理塑料管(6)端部,利用磨光機在塑料管(6)端部切下多道三角形缺口,以便塑料管(6)與牽引夾具裝配安裝;將脹套(52)裝入塑料管(6)具有三角形缺口的端部內,脹套(52)的錐型頭朝向塑料管(6)有缺口的方向,然后將拉頭(51)也放入塑料管(6)內,并與脹套(52)緊貼,將塑料管(6)有三角形缺口的端部緊貼脹套(52)的錐型端部,并將頂套(53)套置于塑料管(6)的錐型端部外部,然后將吊環(54)的螺栓沿著拉頭(51)的螺孔旋緊,即完成牽引夾具的裝配;
3)選用合適縮徑量的縮徑模具,當內襯鋼管(7)的長度在20m以上時,選用縮徑量為3-4mm的縮徑模具;當內襯鋼管(7)的長度在20m以下時,選用縮徑量為1-2mm的縮徑模具;將選擇好的縮徑模具安裝在縮徑模具底座上;
4)將裝配有牽引夾具的塑料管(6)放置在定位機構的滾輪(12)上,利用塑料管(6)自身重力實現其在滾輪(12)中心的定位,并在塑料管(6)端部的牽引夾具上綁好牽引繩,牽引繩的另一端依次穿過縮徑模具(22)的縮徑孔和內襯鋼管(7)的內部空間后,繞過定滑輪組件(4)與卷揚機(9)連接;
5)啟動卷揚機(9),牽引繩(8)拉動塑料管(6)向前移動,塑料管(6)通過縮徑機構(2)發生縮徑變形后,進入內襯鋼管(7)的內部空間內;當塑料管(6)端部的缺口處理段完全牽引至內襯鋼管(7)外時,停止卷揚機(9)的運行,靜置等待20-30h,利用塑料管(6)自身的回彈性,使穿襯于內襯鋼管(7)內的塑料管緊緊地粘貼在內襯鋼管(7)內壁上,即可制得內襯塑料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臨海偉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經臨海偉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7674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防竊電電表盒
- 下一篇:一種送料機構和旋壓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