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西藏雙須葉須魚魚卵的人工規模化孵化方法及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70312.6 | 申請日: | 2020-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9331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7 |
| 發明(設計)人: | 曾本和;周建設;王金林;林少卿;周朝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水產科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K61/17 | 分類號: | A01K61/17 |
| 代理公司: | 成都佳劃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66 | 代理人: | 史姣姣 |
| 地址: | 850000 西藏自*** | 國省代碼: | 西藏;5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西藏 雙須葉須魚 魚卵 人工 規模化 孵化 方法 及其 系統 | ||
1.一種西藏雙須葉須魚魚卵的人工規模化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從雙須葉須魚的受精卵胚頓形成期以前,將受精卵置于孵化框內流水孵化;受精卵發育到胚頓形成期后,剔除死卵,將受精卵移入孵化器中孵化;
所述孵化器孵化包括以下步驟:
A、外部水源進入孵化器,保持持續進水;
B、將雙須葉須魚魚卵在進入胚頓形成期后置于孵化器中孵化,受精卵在孵化器內上下翻滾;
C、出苗后的卵膜和死卵漂浮在水面上,并順水流從魚卵孵化器上部的溢水口排出;
D、取出魚卵孵化器,將孵化器底部的魚苗倒入魚苗培育池中,完成魚苗的收集;
所述胚頓形成期是指水溫12℃下,從得到受精卵算起108h;
孵化系統包括生產支架和所述孵化器,所述生產支架設置于傾斜的地面上,所述地面的低側設置有排水口;所述生產支架上放置有多排所述孵化器,每個所述孵化器的上方都設置有一個帶閥門的出水管;所述孵化器包括孵化桶、溢水槽、導流槽和進水管,所述進水管的進水端連接對應的所述出水管,進水管的出水端從孵化桶的頂部開口插入且出水口靠近所述孵化桶的底部,所述孵化桶的上端外側壁環繞有所述溢水槽,孵化桶的頂端高于所述溢水槽的側壁,所述溢水槽的側壁設有溢水口,所述溢水口連接所述導流槽的一端,導流槽的另一端為排水口且向下傾斜設置,所述孵化桶的底部為圓弧形底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西藏雙須葉須魚魚卵的人工規模化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整個孵化過程中,孵化框孵化占時35%,孵化器孵化占時6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西藏雙須葉須魚魚卵的人工規模化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器底部的水流速為0.1-0.157m/s。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西藏雙須葉須魚魚卵的人工規模化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器的孵化密度為0.3-0.4萬粒每升水;孵化器內水體每1min交換3-5次。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西藏雙須葉須魚魚卵的人工規模化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桶內的上部設置有徑向的支板,所述支板的中心設有可供所述進水管穿入的開孔,所述開孔周圍設有供水溢出的空洞。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西藏雙須葉須魚魚卵的人工規模化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的出水端外側壁周向均布有多個葉片,所述葉片的末端可剛好抵靠孵化桶的圓弧形底面。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西藏雙須葉須魚魚卵的人工規模化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的內徑為2.0-3.0cm,進水管的出水口距孵化桶底面的距離為3m;所述孵化桶的內徑為16cm,高為46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水產科學研究所,未經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水產科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70312.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