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眼科護理用眼瞼撐開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67529.1 | 申請日: | 2020-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7018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太嬌;陳德花;辛衍代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太嬌 |
| 主分類號: | A61B90/17 | 分類號: | A61B90/17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銳創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925 | 代理人: | 楊柳林 |
| 地址: | 272000 山東省濟寧市市中***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眼科 護理 眼瞼 撐開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眼科護理用眼瞼撐開裝置,包括一提供預張力的“V”字型的本體,所述本體具有對稱的第一撐開臂和第二撐開臂,所述第一撐開臂和所述第二撐開臂的自由端各設置有一吻合眼瞼的撐開件,其中,所述本體的內側面開設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內插設有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有彈性材質制成,其與所述本體長度適配且具有分別對應所述第一撐開臂和所述第二撐開臂的第一彈臂和第二彈臂,所述第一彈臂和所述第二彈臂上沿其寬度方向上構造有多個的斷裂槽,沿多個所述斷裂槽折損所述第一插接件時,所述第一插接件提供的彈性張力改變。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眼科護理用眼瞼撐開裝置,可根據病情需要選擇適當的撐開張力實現治療或護理。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一次性醫療器械,特別是一種眼科護理用眼瞼撐開裝置。
背景技術
眼科門診常見的疾病有眼外傷,眼化學性燒傷,熱燒傷性眼外傷,急性閉角性青光眼,視網膜中央動脈栓塞,眼輻射性損傷(電光性眼炎),眼內炎等。急診患者病情急重,變化快,對于各類不同的急診,采用及時準確且有效的措施可為患者的良好預后爭取時間。而在對各種眼科病癥進行清洗或護理處置時,最經常需要用到的一種器械就是眼瞼撐開器。同時,眼瞼撐開器在眼科疾病術后的日常護理中也可能需要用到。
中國專利CN207532480U中公開了一種常見的眼瞼撐開器的結構,其主體一般為剪刀型或鑷子型,在這個專利中,主體為鑷子型的,“鑷子”的兩個自由端分別加工成吻合眼部結構的眼瞼撐開板,通過彈簧的張力提供撐開力,而操作人員通過捏緊兩個撐開臂來操作開合。其余市面上常見的撐開器,其結構也都類似,且材質一般為醫用不銹鋼材質。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發明人發現,對于這類醫療器械,使用率很高且需要嚴格消毒,對護理工作來說負擔較重,但是市面上極少出現一次性眼瞼撐開器,或者很難推廣普及。究其原因,還在于對于這類器械來說,目前的一次性眼瞼撐開器,結構上只能提供均一的撐開力度,但實際上不同年齡及不同的損傷又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撐開力度。由此可見,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亟需改進。
發明內容
鑒于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眼科護理用眼瞼撐開裝置,該裝置可輔助醫護人員實現眼科疾病的診斷、治療和護理工作,且該裝置為拋棄型的一次性設計,無需擔心消毒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眼科護理用眼瞼撐開裝置,包括一提供預張力的“V”字型的本體,所述本體具有對稱的第一撐開臂和第二撐開臂,所述第一撐開臂和所述第二撐開臂的自由端各設置有一吻合眼瞼的撐開件,其中,所述本體的內側面開設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內插設有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有彈性材質制成,其與所述本體長度適配且具有分別對應所述第一撐開臂和所述第二撐開臂的第一彈臂和第二彈臂,所述第一彈臂和所述第二彈臂上沿其寬度方向上構造有多個的斷裂槽,沿多個所述斷裂槽折損所述第一插接件時,所述第一插接件提供的彈性張力改變。
作為優選,分布在所述第一彈臂和所述第二彈臂上的所述斷裂槽之間的間距呈等差數列排布。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插槽內設置有多個卡接孔,對應地所述第一插接件上設置有多個與所述卡接孔配合的卡接柱。
作為優選,所述卡接柱包括一柱體和位于柱體頂端的卡接頭,所述卡接頭直徑大于所述柱體的直徑且至少由相對設置的第一卡接頭和第二卡接頭構成,所述第一卡接頭和所述第二卡接頭之間留有間隙。
作為優選,所述撐開件包括一擋板和設置于所述擋板一側的撐開板,所述撐開板構造為一便于吻合眼球的弧形板。
作為優選,所述擋板上與所述撐開板相對的另一側,設置有限位桿。
作為優選,所述本體由彈性材質彎折形成,且其彎折部至自由端的寬度遞減。
作為優選,所述本體的外側面開設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內插設有一提供彈性張力的第二插接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太嬌,未經李太嬌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6752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