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超網絡模型的作戰體系架構建模方法及空間探索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67527.2 | 申請日: | 2020-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3274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16 |
| 發明(設計)人: | 周鑫;王維平;井田;楊松;王彥鋒;黃美根;王濤;李小波;林木;李童心;段婷;張杰;王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G06F111/04;G06F111/08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信立達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陳炳萍 |
| 地址: | 41000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網絡 模型 作戰 體系 架構 建模 方法 空間 探索 | ||
1.基于超網絡模型的作戰體系架構建模方法,根據能力生成機理,將任務、裝備系統和指控結構作為作戰體系架構的核心要素,所述作戰體系架構由任務網絡、系統網絡和指控網絡三種異構網絡組成,其特征是: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S1、將作戰體系使命分解為可由裝備系統執行的任務網絡;
S2、給出任務節點與系統節點之間的對應關系,并根據任務網絡和任務節點與系統節點之間的對應關系構建系統網絡,其中,系統節點為具有特定功能并能夠獨立完成特定任務的裝備,記為SY;任務節點為可由裝備系統執行的活動過程,記為TA;
S3、給出系統節點和指控節點之間的對應關系,并根據該關系建立指控網絡,并結合任務網絡、系統網絡構建成作戰體系架構模型;其中,指控節點為用于處理信息、管理組織、決策規劃和控制反饋的邏輯節點,表示為C2,指控網絡為通過指令關系連接所有指控節點的組織網絡,記為GC2=VC2,EC2,系統節點與指控節點之間的對應關系定義為二分圖,記為GSC=VSY,VC2,ESC,其中ESC表示節點VSY和節點VC2之間的邊集合;
S4、根據作戰體系架構模型和決策者n,構建作戰體系架構的空間探索問題模型,其中,決策者n∈N,N={1,2,...,|N|},第n個決策者記為Agent?n;
S5、根據作戰體系架構搜索問題模型,將作戰體系搜索問題模型中的決策者問題轉換為一種形式化的動態規劃問題;
所述作戰體系架構的拓撲模型由三類節點與五類關系構成的異構網絡GA,記為GA=VTA,VSY,VC2,ETA,ESY,EC2,ETS,ESC;所述作戰體系架構的開發花費代價定義為c,且c∈C,所述作戰體系架構的潛在能力定義為w,作戰體系架構具有一定完成使命的能力w∈W;所述作戰體系架構模型由作戰體系架構的拓撲模型、開發代價和能力組成,記為GA,C,W;
其中,VTA表示任務節點集合,ETA表示節點之間的邊集合;其中VSY表示系統節點集合,ESY表示系統節點之間的邊集合;其中ETS表示節點VTA和節點VSY之間的邊集合;其中ESC表示節點VSY和節點VC2之間的邊集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網絡模型的作戰體系架構建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任務網絡可抽象為有向圖,記為GTA=VTA,ETA;每個所述任務網絡均具有起始任務節點、結束任務節點和中間節點;所述任務網絡包括因果關系和并列關系兩類邏輯關系。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網絡模型的作戰體系架構建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系統網絡表示系統節點之間的功能關系,記為GSY=VSY,ESY;所述任務節點和系統節點之間的對應關系定義為二分圖,記為GTS=VTA,VSY,ETS。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網絡模型的作戰體系架構建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指控網絡為通過指令關系連接所有指控節點的組織網絡,記為GC2=VC2,EC2;所述系統節點和指控節點之間的對應關系定義為二分圖,記為GSC=VSY,VC2,ESC。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67527.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竹木圓筒成型機
- 下一篇:一種消渴降糖膠囊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