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升隔離式雙源無軌電車絕緣性能的監測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64679.7 | 申請日: | 2020-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8561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2 |
| 發明(設計)人: | 郝慶軍;邱斌;朱學軍;鈕震;潘國平;曹錚 | 申請(專利權)人: | 凱博易控車輛科技(蘇州)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12 | 分類號: | G01R31/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潘甦昊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升 隔離 式雙源 無軌電車 絕緣 性能 監測 系統 方法 | ||
1.一種提升隔離式雙源無軌電車絕緣性能的監測系統,包括集電架(4)、集電架底板(5)、DC/DC變換器(9)及車身(13);其中,車身(13)頂部一側通過橫梁(7)支撐有集電架底板(5),集電架底板(5)的頂部固定設置有集電架(4),車身(13)頂部另一側固定設置有DC/DC變換器(9);
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電架(4)與所述DC/DC變換器(9)之間連接有帶電磁屏蔽層(L1-3)的連接線(L),所述連接線(L)的電磁屏蔽層(L1-3) 的兩端分別連接集電架底板(5)和DC/DC變換器(9)的外殼(9-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升隔離式雙源無軌電車絕緣性能的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線(L)的徑向由內向外依次包括有導體層(L1-1)、絕緣層(L1-2)、電磁屏蔽層(L1-3)、扭轉保護層(L1-4)、及外殼層(L1-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提升隔離式雙源無軌電車絕緣性能的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轉保護層(L1-4)的厚度大于所述絕緣層(L1-2)的厚度,所述絕緣層(L1-2)的厚度大于所述電磁屏蔽層(L1-3)的厚度,所述絕緣層(L1-2)的厚度大于所述外殼層(L1-5)的厚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升隔離式雙源無軌電車絕緣性能的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電架(4)位于所述集電架底板(5)的頂部中央位置,且所述集電架(4)的外緣與所述集電架底板(5)的外緣之間存在供連接所述連接線(L)的電磁屏蔽層(L1-3)的間距。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提升隔離式雙源無軌電車絕緣性能的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梁(7)設置有多個,且均勻分布于集電架底板(5)的底部四周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提升隔離式雙源無軌電車絕緣性能的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監測系統還包括第一絕緣子(6)、橫梁(7)、第二絕緣子(8);所述集電架底板(5)底部與所述橫梁(7)的頂部之間設置有所述第一絕緣子(6),所述橫梁(7)的底部與所述車身(13)的頂部之間設置有所述第二絕緣子(8)。
7.一種提升隔離式雙源無軌電車絕緣性能的監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連接DC/DC變換器(9)和集電架(4)的連接線(L)替換為帶電磁屏蔽層(L1-3)的連接線(L);
2)將電磁屏蔽層(L1-3)的兩端分別連接在DC/DC變換器(9)的外殼(9-1)和集電架底板(5)上,使集電架底板(5)和DC/DC變換器(9)的外殼(9-1)處于相同電位;
3)通過絕緣檢測儀檢測集電桿(2)和DC/DC變換器(9)的外殼(9-1)的絕緣性能即能夠檢測到集電桿(2)、DC/DC變換器(9)的外殼(9-1)、和集電架底板(5)的絕緣性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凱博易控車輛科技(蘇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凱博易控車輛科技(蘇州)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64679.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