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能精細松土的翻土機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63909.8 | 申請日: | 2020-1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8533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3 |
| 發明(設計)人: | 肖媛媛 | 申請(專利權)人: | 溫州崎芳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B43/00 | 分類號: | A01B43/00;B07B1/28;A01B6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研基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389 | 代理人: | 謝東 |
| 地址: | 325036 浙江省溫州市甌***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精細 松土 翻土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能精細松土的翻土機,包括車身殼體、固定設置在車身殼體上部的松土裝置開關、固定設置在車身殼體尾部上端的升降開關、設置在車身殼體下方的行駛輪,設置在車身殼體下方的第二殼體、設置在車身殼體與第二殼體之間的升降機構、固定設置在第二殼體左端進土口殼體、設置在進土口殼體內的進土空間、固定設置在進圖口殼體后端的卸土板、設置在設置在進土口殼體右側的壓土機構、設置在壓土機構下方的震蕩送土機構、設置在震蕩送土機構上方的排石機構、設置在第二殼體右端的篩土機構,能夠對土壤進行更完全更細致的篩化,同時還能剔除分布于土壤中的石塊,使土壤能夠更好的提供作物生長環境。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翻土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能精細松土的翻土機。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每年我們到要在土地上種植種類繁多的作物、植物、花朵等,每次作物種下之前,我們都會對土壤進行松土、施肥等種植前處理,來使土壤能夠更好的適合作物生長。傳統的松土方式往往是使用鋤頭對土壤進行翻動,每一次翻土都傾注了勞動人民的汗水。現代農業發展至今,早已出現了翻土機來進行對土壤的翻動松土,其效率更高,松土效果也更好。但是有一些作物生長條件更為嚴苛,對土壤要求更高,這時就需要一種更能夠精細進行土壤翻動松土的機構來完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不足,提供了一種能夠對土壤進行細致翻動篩化,同時還能剔除土壤中大石塊的能精細松土的翻土機。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能精細松土的翻土機,包括車身殼體、固定設置在車身殼體上部的松土裝置開關、固定設置在車身殼體尾部上端的升降開關、設置在車身殼體下方的行駛輪,、設置在車身殼體下方的第二殼體、設置在車身殼體與第二殼體之間的升降機構、固定設置在第二殼體左端進土口殼體、設置在進土口殼體內的進土空間、固定設置在進土口殼體后端的卸土板、設置在設置在進土口殼體右側的壓土機構、設置在壓土機構下方的震蕩送土機構、設置在震蕩送土機構上方的排石機構、設置在第二殼體右端的篩土機構。
有益效果:本裝置使用簡單,通過升降機構能夠自由的控制需要松土的深度,避免了傳統松土機只能單純進行固定高度松土的缺點。其壓土機構能夠很好的將石塊與土塊進行初步分離,同時,還能對其粘性較大的土塊進行壓碎分離,加快了土壤篩化過程。分離后的土塊在震蕩松土機構中抖動下落,其上的石塊在隨泥土運動過程中,通過排石機構將石塊排入作用兩側槽中,同時其刮板底部與土壤接觸能夠將土壤更好細化。最終若還有黏性土塊,最終進入篩土機構進行研磨、拍壓細化,最終分離的土壤從下部篩出或是從后端甩出,整個結構緊湊高效,能夠細致的將土壤篩化松土。
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固定設置在車身殼體內部的氣泵、設置在車身殼體尾部上端的升降開關、設置在氣泵左側的通氣道、設置在車身殼體內壁下端的伸縮缸體、滑動設置在伸縮缸體內的伸縮桿、設置在伸縮缸體與伸縮桿之間的伸縮空間,所述伸縮桿下端面與第二殼體上表面固定連接:升降開關控制氣泵的開關,氣泵通過通氣道對伸縮桿進行控制,氣體泵入時推動整個第二殼體下移,從而能讓翻土深度達到需要的深度,當結束使用時,氣泵泵出氣體,收縮桿向上升,到達上端,從而不會影響松土車移動。當不許要松土時,松土車可以自由的移動,不會被松土裝置限制住。
所述壓土機構包括固定設置在第二殼體右側的第一驅動件、固定設置在第一驅動件輸出端的凸輪軸、固定設置在凸輪軸上的凸輪、設置在凸輪下方的支撐板、滑動設置在支撐板內端面空間內的第一連接塊、設置在第一連接塊下端的錘體:啟動第一驅動件后,帶動凸輪軸轉動,凸輪軸帶動凸輪轉動壓下第一連接塊相對支撐板向下滑動,錘體與傳送帶上的土壤接觸,能夠將黏性土塊壓散,然后能夠通過篩網帶的抖動快速的篩化下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溫州崎芳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經溫州崎芳新能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6390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