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客車薄壁梁的優化設計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59979.6 | 申請日: | 2020-1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5718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2 |
| 發明(設計)人: | 吳勝軍;袁威;梁治千;孟航宇;張宗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6F30/15 | 分類號: | G06F30/15;G06F30/23;G06T17/20;G06F111/06 |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專利事務所 42110 | 代理人: | 高良軍 |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客車 薄壁 優化 設計 方法 | ||
1.一種客車薄壁梁的優化設計方法,具體步驟為:
S1. 建立各種不同截面的薄壁梁三維模型,根據三維模型建立有限元模型;
S2. 對S1中不同薄壁梁有限元模型進行碰撞仿真,以吸能最大、加速度最低為目標,選擇出最佳截面的薄壁梁;
S3. 在選出的最優截面薄壁梁上分別添加截面為V型或U型的吸能槽;
S4. 對S3中兩種裝有不同截面形狀吸能槽的薄壁梁在相同碰撞條件下分別進行碰撞仿真,以吸能最大、加速度最低為目標,選擇出最佳形狀吸能槽;
S5. 在最佳截面薄壁梁上依次等距增加最優形狀吸能槽數量,通過碰撞仿真,以吸能最大、加速度最低為目標,選擇出最優吸能槽添加數量;
S6. 將薄壁梁厚度、吸能槽截面邊長、吸能槽間距、吸能槽距離薄壁梁前端距離作為優化變量,總吸能、碰撞加速度設為優化響應;通過哈默斯雷實驗設計法進行DOE實驗設計,DOE可由計算機自行改變各個變量數據,并計算出相應響應對應的結果;
S7. 基于DOE實驗設計得到的系列數據結果,通過HyperKriging法建立近似模型;
S8. 以吸能最大為目標、碰撞加速度小于優化前的值為約束,建立優化模型;
S9. 采用遺傳算法進行優化,計算出各個變量的最優值,并根據優化后數據重新建立薄壁梁三維模型以及有限元模型;
S10:將安裝原薄壁梁的骨架與安裝優化后薄壁梁的客車骨架進行碰撞仿真;
S11:分析兩個整車碰撞的結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未經湖北汽車工業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59979.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快速制動式的電機
- 下一篇:一種混合動力客車骨架的輕量化設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