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配電網單相接地故障識別方法、裝置及終端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59626.6 | 申請日: | 2020-1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8428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19 |
| 發明(設計)人: | 陳天英;趙宇皓;臧謙;嚴敬汝;郭少飛;張衛明;李澤;何曉奎;鄔立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R31/08 | 分類號: | G01R31/08;G01R31/52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國為知識產權事務所 13120 | 代理人: | 付曉娣 |
| 地址: | 050021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配電網 單相 接地 故障 識別 方法 裝置 終端設備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配電網單相接地故障識別方法、裝置及終端設備,該方法包括:獲取目標配電網主變壓器的故障相電壓波形;對所述故障相電壓波形進行小波分解,并提取小波分解后的故障相電壓波形的目標頻帶分量,對所述目標頻帶分量進行形態學處理,得到故障脈沖信號;提取所述故障脈沖信號的幅值序列,并將所述幅值序列中的各個幅值與預設幅值比較,得到電弧重燃次數;若所述電弧重燃次數大于預設次數,則目標配電網的單相接地故障為間歇性電弧故障,若所述電弧重燃次數不大于預設次數,則目標配電網的單相接地故障為永久性接地故障。本發明提供的配電網單相接地故障識別方法、裝置及終端設備能夠提高具備更高的故障識別效率和故障識別精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故障識別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配電網單相接地故障識別方法、裝置及終端設備。
背景技術
單相接地故障是電力系統常見的一種故障,表示配電網三相系統中的其中一相和大地發生了短路。單相接地故障會帶來諸多危害,主要包括對變電站設備、配電設備、配電電網、人畜安全、供電可靠性等方面的危害。單相接地故障發生后,也可能產生諧振過電壓,產生幾倍于正常電壓的諧振過電壓,危及變電設備的絕緣,嚴重者使變電設備絕緣擊穿,造成更大事故。因此,如何有效地識別單相接地故障成為故障處理的一個重要前提。
現有技術中,主要通過人工分析配電網故障相的電壓波形來實現故障識別,其依賴于分析人員的經驗水平,因此識別效率和識別精度均有待提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配電網單相接地故障識別方法、裝置及終端設備,以提高配電網單相接地故障的識別效率和識別精度。
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配電網單相接地故障識別方法,包括:
獲取目標配電網主變壓器的故障相電壓波形;
對所述故障相電壓波形進行小波分解,并提取小波分解后的故障相電壓波形的目標頻帶分量,對所述目標頻帶分量進行形態學處理,得到故障脈沖信號;
提取所述故障脈沖信號的幅值序列,并將所述幅值序列中的各個幅值與預設幅值比較,得到電弧重燃次數;
若所述電弧重燃次數大于預設次數,則目標配電網的單相接地故障為間歇性電弧故障,若所述電弧重燃次數不大于預設次數,則目標配電網的單相接地故障為永久性接地故障。
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配電網單相接地故障識別裝置,包括:
電壓波形獲取模塊,用于獲取目標配電網主變壓器的故障相電壓波形;
脈沖信號確定模塊,用于對所述故障相電壓波形進行小波分解,并提取小波分解后的故障相電壓波形的目標頻帶分量,對所述目標頻帶分量進行形態學處理,得到故障脈沖信號;
重燃次數確定模塊,用于提取所述故障脈沖信號的幅值序列,并將所述幅值序列中的各個幅值與預設幅值比較,得到電弧重燃次數;
接地故障識別模塊,用于若所述電弧重燃次數大于預設次數,則目標配電網的單相接地故障為間歇性電弧故障,若所述電弧重燃次數不大于預設次數,則目標配電網的單相接地故障為永久性接地故障。
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終端設備,包括存儲器、處理器以及存儲在所述存儲器中并可在所述處理器上運行的計算機程序,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計算機程序時實現上述的配電網單相接地故障識別方法的步驟。
本發明實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所述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上述的配電網單相接地故障識別方法的步驟。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配電網單相接地故障識別方法、裝置及終端設備的有益效果在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未經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5962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