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全地形循跡越障小車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58856.0 | 申請日: | 2020-1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1965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5 |
| 發明(設計)人: | 黃淵;陳少克;莊雯兵;盧泓名;崔裕濱;張浚祈;王振奮;楊銘;譚煒鋒;歐陽俊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汕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2D63/02 | 分類號: | B62D63/02;B62D63/04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邱維杰 |
| 地址: | 515063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地形 越障 小車 | ||
1.一種全地形循跡越障小車,其特征在于,包括:
車體,所述車體包括框架部、車輪和循跡模塊,所述車輪設置在所述框架部的兩側,所述循跡模塊設置所述框架部的底部;
爬升裝置,所述爬升裝置包括第一驅動裝置和抬升臂,所述抬升臂的一端活動設置在所述框架部的前進端,所述第一驅動裝置用于驅動所述抬升臂上下擺動;
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設置在所述框架部上,所述控制模塊與所述循跡模塊電連接,所述控制模塊和所述第一驅動裝置電連接,所述控制模塊用于控制小車行駛和/或爬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循跡越障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臂的另一端朝斜下方進行彎折。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地形循跡越障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循跡越障小車還包括輔助爬升裝置,所述輔助爬升裝置包括兩個第二驅動裝置和爬升槳葉;兩個所述第二驅動裝置分別設置在所述框架部底端的中部的兩側,所述第二驅動裝置與所述控制模塊電連接,所述爬升槳葉與所述第二驅動裝置的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二驅動裝置用于驅動所述爬升槳葉朝小車的前進方向進行轉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循跡越障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循跡越障小車還包括防傾倒裝置,所述防傾倒裝置包括支撐臂和受力底墊,所述支撐臂的一端與所述框架部的尾端連接,所述受力底墊可伸縮地設置在所述支撐臂的另一端,所述受力底墊與所述支撐臂之間設置有彈性元件。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循跡越障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循跡越障小車還包括兩個導向輪,兩個所述導向輪分別轉動設置在所述車體的前進端的兩側,兩個所述導向輪的最外側輪廓大于所述車體的輪廓。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循跡越障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部包括主板和副板,所述副板通過連接柱架設在所述主板的上方;所述全地形循跡越障小車還包括開關模塊,所述開關模塊設置在所述副板的上側面,所述開關模塊與所述控制模塊電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全地形循跡越障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循跡越障小車還包括電源模塊和驅動模塊,所述電源模塊和若干所述驅動模塊設置在所述主板上,且位于所述主板與副板之間,所述電源模塊與所述驅動模塊均與所述控制模塊電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循跡越障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循跡模塊設置在所述框架部的底部且位于兩個前輪之間,且循跡模塊位于前輪的輪廓之內。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循跡越障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體還設置有四個第三驅動裝置;所述車體設置有四個所述車輪,四個所述第三驅動裝置與四個所述車輪一一對應設置,所述第三驅動裝置設置在所述框架部的底端兩側,所述車輪與所述第三驅動裝置的輸出端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9所述的全地形循跡越障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輪為越野輪,所述車輪的表面設置有若干毛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汕頭大學,未經汕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58856.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