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節能環保用恒溫恒氧恒導熱調節空調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58802.4 | 申請日: | 2020-1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846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3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聚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5/00 | 分類號: | F24F5/00;F24F8/158;F24F13/30;F24F13/28;F24F13/02;F24F11/89;F24F110/10;F24F110/7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26100 湖南省永州***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節能 環保 恒溫 恒氧恒 導熱 調節 空調 | ||
本發明提供了節能環保用恒溫恒氧恒導熱調節空調,包括用于空調系統恒溫的全熱交換器、溫度控制器,用于空調系統恒氧的風機、新風管、污風管、集風箱和CO2傳感器,所述新風管為一組管束,新風管與污風管之間設有新風平衡閥;本發明利用水的比熱容大的特點,新風首先通過新風管與水進行換熱,再通過溫度控制器控制新風平衡閥和全熱交換器,保持室內恒溫,通過CO2傳感器控制變頻風機轉速調節新風量,保持室內恒氧。本發明結構簡單,節能環保,調節方便,通過多重方法調節保持室內恒氧恒溫環境。
技術領域
發明涉及制冷設備領域,尤其是指節能環保用恒溫恒氧恒導熱調節空調。
背景技術
空調作為一種空氣調節裝置被廣泛使用,熱泵技術的推廣更是加快了空調的使用,無論是在炎炎夏日還是冰冷的冬季都可以使用,目前市場上的主流空調主要功能只有制冷、制熱、除濕、送風四種功能,大多是以中央空調或時工業用空調,能耗都比較大,使用成本很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了節能環保用恒溫恒氧恒導熱調節空調,包括用于空調系統恒溫的全熱交換器、溫度控制器、新風平衡閥,用于空調系統恒氧的風機、新風管、污風管、集風箱和CO2傳感器,利用水的比熱容大的特點,新風首先通過新風管與水進行換熱,再通過溫度控制器控制新風平衡閥開度和全熱交換器,保持室內恒溫,通過CO2傳感器控制變頻風機轉速調節新風量,保持室內恒氧,集風箱入口設有活性炭過濾網,用于凈化新風,污風管出口設有雨帽,防護雨水倒流進入室內。本發明結構簡單,節能環保,調節方便,通過多重方法調節保持室內恒氧恒溫環境。
為達到上述目的,發明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
節能環保用恒溫恒氧恒導熱調節空調,包括用于空調系統恒溫的全熱交換器、溫度控制器,用于空調系統恒氧的風機、新風管、污風管、集風箱和CO2傳感器,所述全熱交換器設置在新風管出口處,所述集風箱入口位于水面以上,所述集風箱出口與新風管入口相連,所述風機設置在集風箱入口處,所述污風管入口位于室內,污風管出口位于水面以上,所述新風管為一組管束,新風管與污風管之間設有新風平衡閥;
進一步地,所述的集風箱入口安裝有活性炭過濾網;
進一步地,所述的風機為變頻風機;
進一步地,所述的污風管的出口設有雨帽;
進一步地,所述的新風平衡閥前設置有單向閥;
進一步地,所述的溫度控制器安裝在所述的污風管入口處,通過溫度控制器控制新風平衡閥開度和全熱交換器啟停,保持室內恒溫;
進一步地,所述的CO2傳感器安裝在所述的污風管入口處,當CO2傳感器檢測到CO2超標時,自動提高變頻風機轉速,增加新風量。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發明的優點在于:
本發明節能環保用恒溫恒氧恒導熱調節空調,包括用于空調系統恒溫的全熱交換器、溫度控制器、新風平衡閥,用于空調系統恒氧的風機、新風管、污風管、集風箱和CO2傳感器,利用水的比熱容大的特點,新風首先通過新風管與水進行換熱,再通過溫度控制器控制新風平衡閥開度和全熱交換器,保持室內恒溫,通過CO2傳感器控制變頻風機轉速調整新風量,保持室內恒氧,集風箱入口設有活性炭過濾網,用于凈化新風,污風管出口設有雨帽,防護雨水倒流進入室內,結構簡單,節能環保,調節方便,通過多重方法調節保持室內恒氧恒溫環境。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對將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節能環保用恒溫恒氧恒導熱調節空調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聚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湖南聚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5880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