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保水生態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58775.0 | 申請日: | 2020-1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67724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3 |
| 發明(設計)人: | 葉曉明;陳柏林;郭琪 | 申請(專利權)人: | 葉曉明;陳柏林 |
| 主分類號: | A01G29/00 | 分類號: | A01G2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0045 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生 結構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保水生態結構,在地面以下埋置敞口式儲水容器,用于存儲水或含水豐富的基質,儲水容器上方用于栽種植物。本發明以極其簡單的結構從本質上解決了沙漠綠化成本高、耗時長的難題。與現有的沙漠綠化方式相比,其維護成本得到大幅降低,且維護成本會越來越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具有極佳的市場前景和社會效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土地生態結構,具體涉及保水生態結構。
背景技術
沙漠綠化成本高、耗時長仍然屬于世界性難題。近年來,大量研究人員針對沙漠綠化付出了極大努力,國家對沙漠綠化也一直在持續投入巨額資金。盡管一些沙漠地區在常年累月的治理下逐漸變成綠洲,但其無一不是通過大量獻身治理沙漠的人和投入的巨額資金才能取得的成效。最典型的毛烏素沙漠治理,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一直持續到至今,國家先后投入了上千億元,依托當地居民拿著治理沙漠的工具,先后種下一棵又一棵的綠色植物并精心維護,才使得如今的80%毛烏素沙漠變成了綠色。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近幾年興起的另一種治沙方法-采用粘接劑將表層沙粒粘固后進行綠化,如文獻CN106358482A提供的治理沙漠、沙地的方法,又如文獻CN109618584A提供的一種治理沙漠的方法,再如文獻CN103348836A提供的利用改性沙土治理沙地的方法,雖然這些方式在實施的前期具有顯著成效,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所需資金投入成了無底洞,導致維護成本居高不下甚至越來越高。
此外,文獻CN1860845A提供了一種種植植物的裝置,它包括種植器、儲控水裝置和基質,基質置于種植器中,儲控水裝置置于種植器中與基質接觸,或一部分與主水管或儲水箱連接或通入其中,另一部分置于種植器中與基質接觸。但其缺點在于結構復雜、成本高,很難實施成片耕作或規模種植植物,根本無法用于沙漠綠化,且這種方案至今也未見應用效果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夠規模實施的保水生態結構,并從本質上解決沙漠綠化成本高、耗時長的難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保水生態結構,其特征在于:采用埋在地面以下的敞口式儲水容器,儲水容器上方用于栽種植物,儲水容器內用于存儲水或含水豐富的基質。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儲水容器采用中部下凹、邊緣上翹的塑料薄膜容器。
作為本發明的可選方案,儲水容器采用中部下凹、邊緣上翹的薄壁不銹鋼容器。作為本發明的另一可選方案,儲水容器采用中部下凹、邊緣上翹的混凝土結構容器。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儲水容器的邊緣斜向上翹或豎直上翹。
基于本發明保水生態結構的應用之一,通過所述保水生態結構用于沙漠或正在沙漠化的土壤綠化。
基于本發明保水生態結構的應用之二,通過所述保水生態結構用于溫室栽培經濟作物。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以極其簡單的結構從本質上解決了沙漠綠化成本高、耗時長的難題;相比于現有的沙漠綠化方式,其維護成本得到大幅降低,且維護成本會越來越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具有極佳的市場前景和社會效益;
(2)、顛覆了現有的沙漠綠化理念,能夠按片區實施沙漠綠化,規模種植綠化植物,其維護難度得到大幅降低;
(3)、不僅適用于沙漠綠化,而且適用于不耐旱地區、旱季太長地區、缺水地區的經濟作物種植,即使在水源豐富的地區也能夠降低設施造價。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中保采用保水生態結構示意圖;圖中:1—儲水容器。
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葉曉明;陳柏林,未經葉曉明;陳柏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5877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