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具有良好淬透性1000MPa級汽車用鋼及超快冷生產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54546.1 | 申請日: | 2020-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8155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2 |
| 發明(設計)人: | 金曉龍;孫榮生;劉仁東;李巖;蔡順達;宋利偉;徐榮杰;郭金宇;王科強;孟靜竹 | 申請(專利權)人: | 鞍鋼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38/02 | 分類號: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12;C21D8/02 |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訊科技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徐喆 |
| 地址: | 114000 ***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良好 淬透性 1000 mpa 汽車 超快冷 生產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具有良好淬透性1000MPa級汽車用鋼及超快冷生產方法,該結構用鋼化學成分按質量百分比計:C:0.09%~0.20%,Si:0.18%~0.28%,Mn:2.0%~2.8%,P≤0.018%,S≤0.005%,Als:0.025%~0.062%,Mo:0.15%~0.25%,其余為Fe及不可避免雜質。優點是:該汽車用鋼是抗拉強度大于1000MPa的冷軋薄板鋼板,化學成分簡單,除C、Si、Mn外,僅添加了少量的Mo元素,冶煉成本低廉,工藝控制簡便。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良好淬透性1000MPa級汽車用鋼及超快冷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汽車輕量化已成為汽車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即在保證汽車的強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降低汽車的重量,從而提高汽車的動力,減少燃料的消耗,進而降低排氣污染。實驗證實,汽車的重量降低1%,油耗可降低0.7%。為了滿足汽車輕量化的發展需求,高強鋼、超高強鋼應運而生。據統計,目前強度1000MPa級的汽車鋼被廣泛使用。主要應用于汽車的結構件、加強件和防撞件,比如汽車保險杠、防撞桿及防撞桿加強架構件等。要想得到強度高的汽車鋼板,在其研發生產過程中,就要對其化學成分和生產工藝進行優化。現有技術中,對于生產鋼板的冷卻方式一般采用較低的冷卻速度到一定的溫度,經過查閱大量的文獻分析研究,如果采用一般的冷卻方式生產強度級別高的鋼板,需要添加種類和含量較多的合金元素,這樣就增加了生產成本。
公開號為CN109371317A的專利中提出了一種1000MPa級超快冷冷軋雙相鋼板及其制備方法,其優選化學成分百分比為:C:0.1~0.15%,Si:0.3~0.9%,Mn:1.6~2.2%,P≤0.015%,S≤0.008%,Als:0.03~0.06%,Nb:0.02~0.05%,N≤0.005%,其余為Fe及不可避免雜質;制備方法包括冶煉、連鑄、熱軋、冷軋、退火、平整工序。盡管具有優良的力學性能,但是其較高的碳含量,會影響其焊接性能和軋制難度。且有含有合金元素,生產成本較高。
公開號為CN102586688A、CN107043888A、CN105132816A的專利中也分別提出了強度在1000MPa左右的鋼板及其生產方法,但其成分中均含有元素Cr,雖然可以提高鋼板的淬透性,但是在熱軋過程中會有很大難度,不利于生產。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良好淬透性1000MPa級汽車用鋼及超快冷生產方法,利用超快冷技術,添加少量比Cr提高鋼材淬透性更強的Mo元素,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降低生產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具有良好淬透性1000MPa級汽車用鋼,化學成分按質量百分比計:
C:0.09%~0.20%,Si:0.18%~0.28%,Mn:2.0%~2.8%,P≤0.018%,S≤0.005%,Als:0.025%~0.062%,Mo:0.15%~0.25%,其余為Fe及不可避免雜質。
該汽車用鋼的屈服強度:700~850MPa,抗拉強度:1000~1180MPa,延伸率:18%~25%。
該汽車用鋼中的化學成分:
C:碳是鋼中最有效的固溶強化元素,鋼板的強度隨碳含量的提高而顯著增,但碳含量過高,鋼板的塑性下降,成形性和焊接性能降低;碳含量過低,會導致鋼板的強度不足,因此,碳含量控制在0.09%~020%之間。
Si:硅元素可以擴大α+γ區,使臨界區處理的溫度范圍加寬,硅為非碳化物形成元素,通過固溶強化來提高鋼板的強度和冷加工變形硬化率,硅含量不足,鋼板的強度、塑性同時降低;硅含量過高,會降低熱軋板坯的表面質量、冷軋鋼板的涂鍍性能和焊接性能。因此,硅含量控制在0.18%~0.2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鞍鋼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鞍鋼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5454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