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用于自動化生產的零件曲率檢測裝置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253513.5 | 申請日: | 2020-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6115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09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庭庭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錦希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B11/255 | 分類號: | G01B11/255;G01B1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李佼佼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自動化 生產 零件 曲率 檢測 裝置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用于自動化生產的零件曲率檢測裝置,涉及零件檢測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包括括檢測機構、光柵檢測機構和計算機;檢測機構包括支架、升降臺、抓臂和連接桿;支架周側均勻設置有若干支桿;支桿外端下表面設置有一第一鉸座;支桿通過第一鉸座鉸接有一抓臂;升降臺上表面邊緣均勻設置有若干基板;基板一側面設置有基桿;基桿外端設置有第二鉸座;升降臺上表面軸心處設置有一伸縮桿;抓臂一側面設置有第三鉸座。本發(fā)明通過計算機通過數據處理器與檢測機構連接,利用檢測機構的抓臂抓取被檢零件,由光柵檢測機構采集零件的數據后發(fā)送至計算機進行計算零件的曲率,操作容易、提高了檢測精度和檢測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零件檢測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自動化生產的零件曲率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在航空工業(yè)和汽車行業(yè)中,對端面多圓角軸類零件的精度要求是十分嚴格的,甚至對其圓角半徑都有進一步嚴格的要求。軸類零件被加工成圓角的過程中,圓角半徑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需要檢測該圓角的圓角半徑是否滿足要求,但是,傳統(tǒng)的檢測方法要么采用人工進行目測對比,這么做不僅效率低、精度差,無法適應現代化生產的需要,要么采用精度高的弧度專用測量儀,這種測量儀不僅價格昂貴容易損壞,而且操作復雜,對環(huán)境要求高,要么是采用一體成型的弧度治具,一方面,檢測不同弧度必須要準備不同的治具,造成資源浪費,另一方面,檢測作業(yè)時,需要要工人用手,把被檢測零件從左側推入右側,不容易操作,效率不高。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自動化生產的零件曲率檢測裝置,通過計算機通過數據處理器與檢測機構連接,利用檢測機構的抓臂抓取被檢零件,由光柵檢測機構采集零件的數據后發(fā)送至計算機進行計算零件的曲率,解決了現有的零件檢測還是人工肉眼檢測、效率低、精度差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fā)明為一種用于自動化生產的零件曲率檢測裝置,包括括檢測機構、光柵檢測機構和計算機;
所述檢測機構包括支架、升降臺、抓臂和連接桿;
所述支架為一圓形板體;所述支架周側均勻設置有若干支桿;所述支桿外端下表面設置有一第一鉸座;所述支桿通過第一鉸座鉸接有一抓臂;
所述升降臺上表面邊緣均勻設置有若干基板;所述基板一側面設置有基桿;所述基桿外端設置有第二鉸座;所述基桿通過第二鉸座鉸接有連接桿;所述升降臺上表面軸心處設置有一伸縮桿;所述伸縮桿一端穿過支架的軸心處并置于支架上方;所述伸縮桿上套設有一彈簧;
所述抓臂一側面設置有第三鉸座;
所述連接桿一端與第二鉸座鉸接;所述連接桿另一端與第三鉸座鉸接;
所述光柵檢測機構通過信號傳輸線分別與數據處理器和計算機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抓臂為一彎折桿;所述第三鉸座設置在抓臂的彎折處。
進一步地,所述伸縮桿內部設置有伸縮裝置;所述伸縮裝置通過信號傳輸線與計算機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光柵檢測機構安裝在升降臺正下方;所述光柵檢測機構的測試端與檢測機構夾取的被測零件相互接觸。
進一步地,所述計算機在處理前,需要安裝數據處理程序以及錄入運算模型。
進一步地,所述計算機的處理程序工作流程如下:
步驟S1:將被測零件放置在升降臺的正下方;
步驟S2:計算機啟動監(jiān)測程序,通過向控制器發(fā)送抓取信息;
步驟S3:控制器控制伸縮桿進行收縮,連接桿一端向上抬起,另一端控制抓臂向內收縮;
步驟S4:抓臂完全抓住被測零件后,移動至光柵檢測機構上方并與光柵檢測機構接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錦希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安徽錦希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5351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液冷式車載電源
- 下一篇:一種提升3D打印層附力的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