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模壓控振蕩裝置和無線收發機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52811.2 | 申請日: | 2020-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3683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16 |
| 發明(設計)人: | 薛泉;李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3L7/099 | 分類號: | H03L7/099;H04B1/40 |
| 代理公司: |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宋永慧 |
| 地址: | 510665***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模壓 振蕩 裝置 無線 收發 | ||
本申請涉及一種多模壓控振蕩裝置和無線收發機,該多模壓控振蕩裝置包括振蕩核心模組和至少四個諧振電路。各諧振電路包括兩個輸入端和一個電源端,各諧振電路的兩個輸入端分別于振蕩核心模組的輸出端連接,各諧振電路的電源端均用于與電源連接。本申請提供的由振蕩核心模組與各諧振電路之間的連接,以及各個諧振電路之間的相互連接構成的多模壓控振蕩裝置,結構簡單,連接緊密,并且該多模壓控振蕩裝置的面積較小。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無線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多模壓控振蕩裝置和無線收發機。
背景技術
現代無線接收發射機需要振蕩信號進行上變頻和下變頻的混頻,一種最流行的方法是利用LC諧振器的交叉耦合壓控振蕩器來產生振蕩信號。壓控振蕩器的主要性能指標是相位噪聲和調諧帶寬,相位噪聲主要受到負載諧振網絡的品質因子和耗電量決定,而調諧帶寬主要由負載電容中可變電容部分占總電容值比例決定。通常,相位噪聲和調諧帶寬指標二者相互制約。
傳統技術中的交叉耦合壓控振蕩器由于需要增加調諧范圍,通常會導致形成的壓控振蕩器的面積過大。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多模壓控振蕩裝置和無線收發機。
一方面,本申請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多模壓控振蕩裝置,包括:
振蕩核心模組;
至少四個諧振電路,各諧振電路包括兩個輸入端和一個電源端;各諧振電路的兩個輸入端分別與振蕩核心模組的輸出端連接,各諧振電路的電源端均用于與電源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至少四個諧振電路包括:
第一諧振電路,第一諧振電路的第一輸入端與振蕩核心模組的第一輸出端連接,第一諧振電路的第二輸入端與振蕩核心模組的第二輸出端連接,第一諧振電路的電源端用于與電源連接;
第二諧振電路,第二諧振電路的第一輸入端與振蕩核心模組的第三輸出端連接,第二諧振電路的第二輸入端與振蕩核心模組的第四輸出端連接,第二諧振電路的電源端用于與電源連接;
第三諧振電路,第三諧振電路的第一輸入端與振蕩核心模組的第五輸出端連接,第三諧振電路的第二輸入端與振蕩核心模組的第六輸出端連接,第三諧振電路的電源端用于與電源連接;
第四諧振電路,第四諧振電路的第一輸入端與振蕩核心模組的第七輸出端連接,第四諧振電路的第二輸入端與振蕩核心模組的第八輸出端連接,第四諧振電路的電源端用于與電源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一諧振電路包括:
電感L1,電感L1的第一端與振蕩核心模組的第一輸出端連接;
電感L2,電感L2的第一端與振蕩核心模組的第二輸出端連接,電感L2的第二端與電感L1的第二端連接;
電感L3a,電感L3a的第一端與電感L2的第二端連接,電感L3a的第二端用于與電源連接;
電容C1,電容C1的第一端與電感L1的第一端連接,電容C1的第二端接地;
電容C2,電容C2的第一端與電感L2的第一端連接,電容C2的第二端接地。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振蕩核心模組包括:
第一振蕩核心,第一振蕩核心的第一端與第一諧振電路的第一輸入端連接,第一振蕩核心的第二端與第二諧振電路的第一輸入端連接;
第二振蕩核心,第二振蕩核心的第一端與第一諧振電路的第二輸入端端連接,第二振蕩核心的第二端與第二諧振電路的第二輸入端連接;
第三振蕩核心,第三振蕩核心的第一端與第三諧振電路的第二輸入端連接,第三振蕩核心的第二端與第四諧振電路的第二輸入端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5281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