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背芽突霉屬菌株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51829.0 | 申請日: | 2020-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5897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海云;耿月華;解海翠;婁巧哲;柳吉芹;李瑞法;陳雪蓮;張文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華人民共和國京唐港海關 |
| 主分類號: | C12N1/14 | 分類號: | C12N1/14;C12Q1/18;C12Q1/04;A01G7/06;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 11569 | 代理人: | 瞿曉晶 |
| 地址: | 063611 河北省唐山市***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背芽突霉屬 菌株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了一株背芽突霉屬菌株及其應用,屬于微生物技術領域。本發明所述菌株保藏在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編號為CGMCC No.20217。本發明的菌株為背芽突霉屬(Cadophora sp)Cadophora luteo?olivacea。本發明所述菌株會引起黃大豆苗期褐變癥狀,從而影響黃大豆生長,在篩選防治黃大豆苗期褐變癥的藥物過程中,黃大豆苗期褐變模型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微生物技術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菌株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背芽突霉屬Cadophora sp.常發現于腐爛的樹木和植物中,可引起維管束組織褐變。Cadophora luteo-olivacea是一種廣泛分布的子囊菌,常見于葡萄上,伴有黑色維管條紋和皮氏病衰退特征,可引起葡萄樹干、修剪傷口以及根莖的維管束變色病癥,Spadaro等2010年在意大利發現C.luteo-olivacea可導致獼猴桃采收后果皮凹陷,Halleen等2007年發現C.luteo-olivacea是南非葡萄上的一種維管束病害,也可以從健康的苗圃扦條中分離到病菌,Auger等2018年首次報道C.luteo-olivacea在智利引起獼猴桃側腐病。
大豆苗期褐變,是由致病菌侵染大豆后引起莖部維管束和髓部變為紅褐色,隨后整個莖部變褐,最終引起葉片變色和葉脈間的壞死、枯斑的病變,容易造成種子數量減少、種子變小以及植株倒伏難以收獲等,一般可導致30%以上的大豆產量損失,最高損失可達66%。而目前的研究中均認為這種致病菌是由大豆莖褐腐病菌Phialophora gregata引起的,因此,現有也是對大豆莖褐腐病菌的研究來防治大豆苗期病變。而本發明從美國進境黃大豆中分離到C.luteo-olivacea病菌對農藥功能的鑒定研究,對防治大豆苗期褐變具有重要的意義。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一方面提供保藏編號為CGMCC No.20217的背芽突霉屬菌株(Cadophora luteo-olivacea)。
優選的,所述菌株由黃大豆中提取得到。
優選的,所述菌株在PDA培養基上菌落扁平,氈狀或棉花狀,邊緣平滑均勻,菌落正面奶黃色,背面中黃色;分生孢子橢圓形、卵球形或長圓形,單胞,有1-2油球,3.1~9.8μm×1.7~3.8μm,分生孢子梗具有瓶梗狀結構,無色,基部膨大。
可選的,所述菌株的最適生長溫度為15~30℃,優選的為25℃,最適pH為5~8。
優選的,所述菌株的ITS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TEF1-α序列如SEQ ID NO:2和SEQ ID NO:3所示。
本發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種豆類苗期褐變模型的構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保藏編號為CGMCC No.20217的菌株接種在培養基上進行菌種擴繁;
(2)在擴繁后的菌種中加入無菌水,收集菌絲、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得到菌液;
(3)將所述菌液接種于健康豆類莖稈內;
(4)觀察接種后黃大豆植株的變化,若出現莖部變褐,葉片變色、葉脈間壞死、枯斑的褐變癥狀,則豆類苗期褐變模型構建成功。
優選的,所述接種菌液的豆類植株在23~28℃光照12小時的環境中培養。
本發明構建得到的豆類苗期褐變模型可以在農藥功能鑒定和/或篩選中的應用。
本發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種保藏編號為CGMCC No.20217的背芽突霉屬菌株在鑒定豆類苗期莖桿部病害中的應用。
優選的,鑒定豆類苗期莖桿部病害包括如下步驟:挑取內部病變的莖稈殘體培養病原菌,觀察和/或檢測病原菌,若出現上述所述菌株在PDA培養基上菌落形態,則為豆類苗期褐變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京唐港海關,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京唐港海關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5182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