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軸對稱雙通道進氣道出口反壓調節及流場測量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50187.2 | 申請日: | 2020-1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3276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12 |
| 發明(設計)人: | 馬力;李斌;孟宇鵬;朱守梅;彭暑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動力機械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M9/06 | 分類號: | G01M9/06 |
| 代理公司: |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專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王雪芬 |
| 地址: | 100074***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軸對稱 雙通道 道出 口反壓 調節 測量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軸對稱雙通道進氣道出口反壓調節及流場測量方法,屬于飛行器技術領域。本發明利用含可動環、可動錐的測量裝置實現軸對稱內、外雙通道流場調節,本發明可以滿足可調進氣道軸對稱內外雙通道出口流場節流及測量需求;本發明可動件的移動方式均為軸向移動,結構簡單,便于調節;所實現的調節方式,可以對內、外通道流量進行獨立控制,為可調進氣道試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多種可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飛行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軸對稱雙通道進氣道出口反壓調節及流場測量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一類新型軸對稱可調進氣道呈軸對稱回轉體,包含圓形(內)、環形(外)兩個出口,通過內部裝置調節出口氣流在內、外出口間的流動分配。這種可調進氣道的工作模式可大體描述如下:某速度A飛行時,外通道完全關閉,只有內通道通氣并工作;某速度B飛行時,內通道完全關閉,只有外通道通氣并工作;某速度C飛行時,兩通道同時工作,通過可調件調節來流流動在內、外通道間的分配。可進行軸對稱內外雙通道出口反壓調節及流場測量的方法,是上述可調進氣道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氣動節流試驗成敗的關鍵技術之一。
將上述可調進氣道在速度C下調節內、外通道流動分配的過程稱為模態轉換過程。模態轉換工作過程中,需經歷內、外通道反壓分別調整,流量分別調節的過程。在模態轉換前后,即單獨內通道或外通道工作狀態下,外通道或內通道流量為零。
試驗過程中,根據進氣道工作狀態的不同,需要對進氣道兩個通道分別提供不同的反壓并進行測量。模態轉換工作過程中,進氣道兩個通道同時工作。為保證進氣道兩個出口的準確測量,需為進氣道兩個出口提供不同的反壓并進行流場測量,兩個測量通道互相獨立,不因另一個通道的反壓變化而產生自身通道的反壓變化,且能夠實現同步或異步調節。這樣,進氣道在模態轉換過程中的出口流場測量需要兩個通道反壓和流量可以根據進氣道工作需要進行獨立調節且互補影響的測量裝置。同時,該測量裝置還需要結構簡單,作動方便,以適應風洞測量的需要。因此,為保證這種可調進氣道的正常試驗,設計一種在進氣道試驗過程中,對進氣道雙通道出口流動進行分別反壓調節和測量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發明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設計一種流場測量方法,使軸對稱雙通道進氣道出口流動在試驗中得到分別的反壓調節和流場測量。
(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軸對稱雙通道進氣道出口反壓調節及流場測量方法,該裝置包括:外機匣前段1、外通道作動裝置2、外通道可動環3、外通道固定環4、外機匣后段5、測量耙6、外通道內機匣7、內通道機匣前段8、內通道可動錐導軌9、內通道機匣后段10、內通道可動錐11、內通道作動裝置12、后端支板13;
其中,所述外機匣前段1、外機匣后段5通過法蘭連接,組成外機匣;內通道機匣前段8、內通道可動錐導軌9、內通道機匣后段10通過法蘭連接,組成內機匣;測量耙6同時具備內、外通道的測點,用于對內、外通道流場進行測量,并將外機匣前段1、外通道內機匣7、內通道機匣前段8連接起來;后端支板13將外機匣后段5、外通道內機匣7、內通道機匣后段10連接起來;
所述外通道作動裝置2固定在外機匣前段1上,置于外機匣外,與外通道可動環3連接;外通道可動環3與外機匣的外機匣前段1、外機匣后段5之間均為摩擦接觸;外通道固定環4與外通道內機匣7連接;內通道作動裝置12通過后端支板13固定,置于裝置中央,并與內通道可動錐11連接,內通道可動錐11與內通道可動錐導軌9之間為摩擦接觸;
外機匣前段1、外通道可動環3、外通道固定環4、外機匣后段5、外通道內機匣7圍成的環形通道為外通道,氣流通過外機匣前段1、外通道內機匣7之間組成的外通道入口進入,通過外機匣后段5、外通道內機匣7之間組成的外通道出口流出;外通道作動裝置2用于驅動外通道可動環3沿外機匣做軸向運動;可通過外通道可動環3、外通道固定環4間的相對位置變化調節外通道節流程度,進而通過測量耙6在外通道的測點對外通道流場進行測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動力機械研究所,未經北京動力機械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5018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