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微服務的城市地下管廊業務功能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50180.0 | 申請日: | 2020-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3713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02 |
| 發明(設計)人: | 沈敏賽;戚琛琛;唐曉俊;童巍;劉星;孫迎卿;吳頡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電器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G06Q50/2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璀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367 | 代理人: | 王文穎 |
| 地址: | 20006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微服 城市 地下 業務 功能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微服務的城市地下管廊業務功能系統,屬于城市地下管廊工程技術領域。包括管廊監控管理軟件平臺的微服務架構,微服務架構從上到下依次包括系統使用方、服務注冊、API網關、微服務軟件和現場設施設備;微服務軟件包括系統微服務和現場設施關聯微服務。采用微服務體系架構,能較好地解決由于項目系統內容多,各專業子系統分屬不同技術領域,不同系統的數據結構差異大,造成統一數據管理和維護的成本較高,系統開發、調試、部署周期較長,不利于軟件系統的更新迭代和糾錯;以及運營過程中安全性不足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微服務的城市地下管廊業務功能系統,屬于城市地下管廊工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地下綜合管廊工程集成了電力、通訊、燃氣、給排水等多種城市生命線工程管線在一體。針對管線集中、容量大、災害影響因素多、范圍廣、災害影響大的特點,研究綜合管廊綜合災害防治與管理的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現有綜合管廊建設和運營管理,主要是基于國標《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的規范要求和現有成熟的監控技術實施的,子系統包括環境參數監測系統、附屬設備監控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入侵報警系統、通信系統、廣播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等組成。這些不同功能的系統,由于產品提供來自不同的廠商,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沒有統一的標準,而且由于接口種類眾多、訪問性差,就容易形成系統的“信息孤島”現象,無法滿足信息互聯、復雜系統聯動、環境和人員安全輔助、應急和日常運維管理等諸多需求。
從已建的城市綜合管理平臺發展趨勢上看,大多采用了B/S架構,軟件開發采用單體系結構風格,各子系統的所有業務功能都被堆到一個單體應用程序中,為管廊的監控管理人員提供業務功能。由于管理平臺軟件作為一個整體,子系統的組件提供廣泛的業務功能,添加或修改組件要不破壞系統的整體性,或者非常昂貴。此外,為了滿足總體業務需求,這些組件必須相互通信。這些組件之間的通信通常建立在專有協議和標準之上,它們基于點對點的通信方式。因此,修改或更換給定的組件也相當復雜。
近年來,為了提供對單體應用程序體系結構某些局限性的解決方案,面向服務架構(SOA)較為流行,SOA通過將單體應用程序的功能分離為可重用的、松散耦合的實體(即服務),來應對開發部署大型單體應用程序碰到的問題。使用SOA范式,每個業務功能都被構建為一個(粗粒度)服務部署在應用服務器內部,服務會包含多個子功能。當涉及到這些業務功能的使用時,通常需要集成多個服務,或與其他系統創建復合服務。這時,一般使用企業服務總線(ESB)用于集成這些服務、數據和系統。服務消費者使用從ESB層公開的復合服務,可以將ESB看作連接所有這些服務和系統的集中式總線。
從國內已建的城市綜合管廊運維管理平臺來看,軟件系統主要內容包含:(1)集管線監控、環境監控、設備監控、安防監控等于一體的綜合管廊信息管理系統;(2)根據各個系統之間需要協同共享的數據,構建對這些數據進行統一管理和維護的數據中心,并以服務的方式向各應用系統提供數據共享服務;(3)面向綜合管廊運營單位,兼顧政府和各權屬單位,集綜合管廊日常巡檢、資產設備、管線養護、和檔案管理等功能的運營管理系統。
由于整個項目系統內容繁多,各專業子系統分屬不同技術領域,不同系統的數據結構差異大,造成統一數據管理和維護的成本較高,系統開發、調試、部署周期較長,不利于軟件系統的更新迭代和糾錯。
另外,在管廊運營過程中,安全是一個最重要的考慮因素。目前軟件系統架構是所有系統信息匯總到中心平臺,系統間信息交互通過中心平臺實現,包括緊急情況下的系統聯動。在正常運營期間,有利于運營監控人員集中監控、集中處置。一旦發生主干網絡通信故障,就會出現系統間聯動功能失效,埋下管廊整體運營安全的隱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解決由于項目系統內容多,各專業子系統分屬不同技術領域,不同系統的數據結構差異大,造成統一數據管理和維護的成本較高,系統開發、調試、部署周期較長,不利于軟件系統的更新迭代和糾錯;以及運營過程中安全性不足的技術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電器科學研究院,未經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電器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5018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