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建立HBPRC本構模型的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47466.3 | 申請日: | 2020-1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9952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23 |
| 發明(設計)人: | 傅強;卜夢鑫;何嘉琦;許文瑞;趙旭;張兆瑞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G16C10/00;G16C60/00;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開陽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安偉 |
| 地址: | 710055***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建立 hbprc 模型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建立HBPRC本構模型的方法及裝置,涉及土木工程技術領域。包括:根據損傷力學理論和應變協調原則建立HBPRC的名義應力、力學損傷變量、彈性模量以及軸向應變之間的第一計算關系;獲取HBPRC的力學損傷變量、軸向應變、韋伯分布的尺度參數以及形狀參數之間的第二計算關系;根據BF和PF的作用,獲取增強效應參數、基準彈性模量以及HBPRC的彈性模量之間的第三計算關系;根據第一、第二和第三計算關系,建立HBPRC本構模型,本構模型為HBPRC的名義應力與基準彈性模量、軸向應變以及總損傷變量之間的計算關系,總損傷變量由力學損傷變量和增強效應參數計算獲取。用于建立HBPRC的本構模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土木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建立HBPRC(混雜玄武巖纖維和聚丙烯纖維的增強混凝土)本構模型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建設的發展,混雜纖維混凝土已被廣泛應用于土木工程等領域,鋼-聚丙烯纖維作為最常見的一種混雜纖維形式,在混凝土中的應用最為廣泛,然而由于鋼-聚丙烯纖維與鋼筋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學特征,當鋼-聚丙烯纖維摻入混凝土中時不僅會增加結構自重,而且鋼纖維易生銹,當其應用于海工混凝土結構時可嚴重降低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
玄武巖纖維(Basalt Fiber,BF)是一種環境友好型纖維,具有較好的力學性能以及較好的化學穩定性和溫度穩定性。另外,BF與水泥基材料之間也具有較好的親和性。在一定的條件下,BF可替代SF作為混凝土的增強、增韌材料。聚丙烯纖維(PolypropyleneFiber,PF)的彈性模量較低,但延性較好,易分散,具有較好的化學惰性,能穩定存在于混凝土內部的堿性環境中。因此,當BF和PF混雜摻入混凝土中時,由于BF和PF的物理力學性能的差異,BF和PF可在不同力學尺度上發揮作用,有效抑制混凝土內裂縫的擴展和發育,從而降低混凝土的脆性,提高混凝土的延性,因此HBPRC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尤其是在易遭受化學腐蝕和沖擊荷載作用的海洋和近海工程結構中。然而,目前關于HBPRC的研究多集中于配合比對其基本力學性能的影響方面,并未對HBPRC的宏觀性質作深入研究,HBPRC本構模型的研究成果十分匱乏,本領域亟需建立一種能夠表征HBPRC的本構模型的數學模型。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建立HBPRC本構模型的方法及裝置,用于建立能夠表征HBPRC的本構模型的數學模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技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建立HBPRC本構模型的方法,包括:
根據損傷力學理論和應變協調原則建立第一計算關系,所述第一計算關系為HBPRC的名義應力、HBPRC的力學損傷變量、HBPRC的彈性模量以及HBPRC的軸向應變之間的計算關系;
獲取第二計算關系,所述第二計算關系為HBPRC的力學損傷變量、HBPRC的軸向應變、韋伯分布的尺度參數以及韋伯分布的形狀參數之間的計算關系;
根據玄武巖纖維BF和聚丙烯纖維PF對混凝土內損傷的抑制作用,獲取第三計算關系,所述第三計算關系為BF和PF對混凝土的增強效應參數、基準彈性模量以及HBPRC的彈性模量之間的計算關系;
根據所述第一計算關系、所述第二計算關系以及所述第三計算關系,建立HBPRC本構模型,所述HBPRC本構模型為HBPRC的名義應力與基準彈性模量、HBPRC的軸向應變以及HBPRC的總損傷變量之間的計算關系,HBPRC的總損傷變量由HBPRC的力學損傷變量和所述增強效應參數計算獲取。
作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根據損傷力學理論和應變協調原則建立第一計算關系,包括:
根據損傷力學理論建立第四計算關系和第五計算關系;其中,所述第四計算關系為所述第五計算關系為σ為HBPRC的名義應力,為HBPRC的有效應力、A為HBPRC的名義橫截面積、為HBPRC的有效橫截面積、F為HBPRC所受的軸向荷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未經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4746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周向相對速度的密封結構
- 下一篇:一種基于云平臺的設備故障反饋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