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脂肪替代物及食用菌素食調理食品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46107.6 | 申請日: | 2020-1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6959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22 |
| 發明(設計)人: | 史德芳;高虹;范秀芝;殷朝敏;姚芬;沈汪洋;馮翠萍;孟俊龍;陳璁;葉爽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與核農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23L29/00 | 分類號: | A23L29/00;A23L31/00;A23L5/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強紅剛 |
| 地址: | 430074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脂肪 替代 食用菌 素食 調理 食品 制備 方法 | ||
1.一種脂肪替代物,其特征在于,該脂肪替代物為檸檬酸鈉-黃米蛋白油凝膠,按如下方法制備而成:取檸檬酸鈉溶于pH6.7-8.5的磷酸鹽緩沖液中,再加入黃米蛋白和聚乙烯吡咯烷酮,γ射線輻照處理,劑量為3~6kGy,然后按照如下溫控程序逐步反應:30℃,0.5h→40℃,0.5h→50℃,0.5h→60℃,10h,加入銀耳提取物→70℃,5h→80℃,3h,通入惰性氣體→70℃,0.5h→60℃,0.5h→50℃,0.5h→40℃,0.5h→30℃,0.5h,形成液態脂肪替代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脂肪替代物,其特征在于,在50~80℃的反應過程中適時添加水分,保持反應物總體積不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脂肪替代物,其特征在于,檸檬酸鈉、黃米蛋白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質量用量比為(20~38):(15~32):(2~4)。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脂肪替代物,其特征在于,檸檬酸鈉、黃米蛋白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質量用量比為(25~30):(15~25):(2~4)。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脂肪替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銀耳提取物為銀耳麥角甾醇,加入量為檸檬酸鈉、黃米蛋白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總質量的1.5-3.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脂肪替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鹽緩沖液的pH為7.0-8.0。
7.一種食用菌素食調理食品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食用菌經過預處理熟化后,極限壓力循環調質處理:超高壓處理10~12min,壓力100~400MPa;然后負壓處理1.8-2.2h,真空度50~80KPa;循環3~6次,得到食用菌調質物料;
(2)超聲脈沖-浸漬:將步驟(1)得到的食用菌調質物料與權利要求1所述的脂肪替代物按照1:(4.5-6.0)質量比混合浸漬,加入調味料,同時按照如下步驟進行超聲脈沖處理:①抽真空至-0.03~-0.05MPa,使用超聲脈沖處理,頻率45kHz,脈沖間歇比7s:3s,超聲功率300~500W,處理0.5~1h,緩慢升至常壓;②抽真空至-0.05~-0.07MPa,使用超聲脈沖處理,頻率80kHz,脈沖間歇比4s:4s,超聲功率300~700W,處理0.5~1h,緩慢升至常壓;③抽真空至-0.07~-0.09MPa,使用超聲脈沖處理,頻率80kHz,脈沖間歇比5s:5s,超聲功率700~1000W,處理0.5~1h;④緩慢升至常壓,使用超聲脈沖處理,頻率45kHz,脈沖間歇比7s:3s,超聲功率500~700W,處理24h;⑤使用超聲脈沖處理,頻率80kHz,脈沖間歇比5s:5s,超聲功率700~1000W,處理24h,最后撈出瀝干,焙烤成型。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食用菌素食調理食品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極限壓力循環調質處理的技術參數為:超高壓處理12min,壓力200~300MPa;然后負壓處理2h,真空度60~70KPa;循環3~6次。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食用菌素食調理食品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超聲脈沖處理過程為:①抽真空至-0.03MPa,使用超聲脈沖處理,頻率45kHz,脈沖間歇比7s:3s,超聲功率300W,處理0.8h,緩慢升至常壓;②抽真空至-0.06MPa,使用超聲脈沖處理,頻率80kHz,脈沖間歇比4s:4s,超聲功率500W,處理1h,緩慢升至常壓;③抽真空至-0.09MPa,使用超聲脈沖處理,頻率80kHz,脈沖間歇比5s:5s,超聲功率900W,處理1h;④緩慢升至常壓,使用超聲脈沖處理,頻率45kHz,脈沖間歇比7s:3s,超聲功率500W,處理24h;⑤使用超聲脈沖處理,頻率80kHz,脈沖間歇比5s:5s,超聲功率800W,處理24h,最后撈出瀝干,焙烤成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與核農技術研究所,未經湖北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與核農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46107.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低溫錐光干涉測量裝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種電氣工程用管道智能穿線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