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數據處理方法、裝置、相關設備及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46040.6 | 申請日: | 2020-1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7354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2 |
| 發明(設計)人: | 張鵬;李劍;李曉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強;杜維 |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數據處理 方法 裝置 相關 設備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數據處理方法、裝置、相關設備及存儲介質,其中方法包括:當需要在第一客戶端與第二客戶端之間建立通信連接時,接收第一客戶端發送的連接測試包;確定連接測試包攜帶的第二客戶端的訪問地址,并存儲第二客戶端的訪問地址;當接收到第一客戶端發送至第二客戶端的連接數據包時,若已接收到第二網關發送的地址存儲通知消息,則通過第二網關將連接數據包發送至第二客戶端,以使得第一客戶端和第二客戶端根據連接數據包建立通信連接;其中,該第二網關是一種應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網關,可提升為處于私有網絡的客戶端之間建立通信連接的成功率。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計算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數據處理方法、裝置、相關設備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點對點傳輸(Peer-to-Peer,或者Point-to-Point,P2P)是指實現處于不同私有網絡的兩個客戶端之間的傳輸,由于客戶端所屬的私有網絡不同,那么這兩個處于不同私有網絡的客戶端之間的傳輸,只能依賴公有網絡進行,即在處于不同私有網絡的客戶端需要進行數據傳輸時,需要由公有網絡進行數據的轉發。為了提升點對點傳輸的效率,還可采用打洞技術使得處于不同私有網絡的客戶端直接相連,但當前的打洞技術成功連接兩個處于不同私有網絡的客戶端的成功率較低,因此,如何提升處于不同私有網絡的客戶端之間的通信連接成功率成為了當前的研究熱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數據處理方法、裝置、相關設備及存儲介質,可提升為處于私有網絡的客戶端之間建立通信連接的成功率。
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數據處理方法,包括:
當需要在第一客戶端與第二客戶端之間建立通信連接時,接收所述第一客戶端發送的連接測試包,所述連接測試包中攜帶所述第二客戶端的訪問地址;所述第一客戶端屬于第一私有網絡,所述第二客戶端屬于第二私有網絡,所述第一私有網絡設有第一網關,所述第二私有網絡設有第二網關;
確定所述連接測試包攜帶的所述第二客戶端的訪問地址,并存儲所述第二客戶端的訪問地址;
當接收到所述第一客戶端發送至所述第二客戶端的連接數據包時,若已接收到所述第二網關發送的地址存儲通知消息,則通過所述第二網關將所述連接數據包發送至所述第二客戶端,以使得所述第一客戶端和所述第二客戶端根據所述連接數據包建立通信連接;其中,所述地址存儲通知消息是所述第二網關在存儲了所述第一客戶端的訪問地址后發送的。
再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數據處理方法,包括:
當需要在第一客戶端與第二客戶端之間建立通信連接時,將連接測試包發送給第一網關,所述連接測試包攜帶所述第二客戶端的訪問地址,以使所述第一網關確定所述連接測試包攜帶的所述第二客戶端的訪問地址,并存儲所述第二客戶端的訪問地址;所述第一客戶端屬于第一私有網絡,所述第二客戶端屬于第二私有網絡,所述第一私有網絡設有所述第一網關,所述第二私有網絡設有第二網關;
若已接收到所述第二網關發送的地址存儲通知消息,則將發送至所述第二客戶端的連接數據包發送給所述第一網關,以使所述第一網關通過所述第二網關將所述連接數據包發送至所述第二客戶端,從而使得所述第一客戶端和所述第二客戶端根據所述連接數據包建立通信連接;其中,所述地址存儲通知消息是所述第二網關在存儲了所述第一客戶端的訪問地址后發送的。
再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數據處理裝置,包括:
接收單元,用于當需要在第一客戶端與第二客戶端之間建立通信連接時,接收所述第一客戶端發送的連接測試包,所述連接測試包中攜帶所述第二客戶端的訪問地址;所述第一客戶端屬于第一私有網絡,所述第二客戶端屬于第二私有網絡,所述第一私有網絡設有第一網關,所述第二私有網絡設有第二網關;
確定單元,用于確定所述連接測試包攜帶的所述第二客戶端的訪問地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經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4604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